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而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民阅读”又一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日前,笔者一位朋友刚从日本游玩归来。当谈及感受时,朋友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地铁里,捧着纸质书本看书的旅客比低头看手机的多。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人别说在车上看书了,就是去图书馆看书的也很少了。”
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和社会进步的阶梯。往大的方面说,阅读能力的高低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往小的方面说,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能修身养性,即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气质自然而然便能得到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但如今这种优秀传统正日益受到侵蚀。君不见,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路上的阅报栏屡遭破坏、假日的图书馆门可罗雀、孩子们谈起名著哑口无言,却对网络文化如数家珍……这些让人痛心的现状无一不在提示我们: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刻不容缓。
倡导全民阅读,需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日常生活中,笔者经常发现,路边的阅报栏时有损坏,而书报亭也难觅其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全民阅读。对此,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阅读服务场所、阅报栏等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农家书屋,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大力发展数字阅读,鼓励和支持实体书店延长营业时间;建立公益性阅读基金,支持全民阅读的持续广泛开展。
倡导全民阅读,离不开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笔者以为,可大力支持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设立相应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开展经常性阅读活动。鼓励创作、提供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支持惠民书市和阅读周等品牌阅读推广活动,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增强惠民阅读实效。支持各地新华书店与学校共建校园书店,使之成为在校未成年人阅读活动的新平台和新媒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