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乍一听“满城汉墓”会觉得有点耳生,但一提起“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等知道的人就多了,而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出土于满城汉墓。满城汉墓位于满城县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2001年3月,满城中山汉墓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满城县境内有三个与“陵”相关的村子———北陵山村、南陵山村与守陵村。并且当地也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村民的祖辈是为王侯守陵的。这种说法在村里流传了上千年,但至于是为谁守陵?陵墓何在?无人知晓。直到1968年的一次偶然发现,才解开了村民心中的疑惑。
一、满城汉墓的发掘
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满城县陵山进行国防施工,国防施工爆破时,爆炸声非同一般,十分沉闷,似有回音,所崩石块不知去向,战士们大惑不解,四处寻找,却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幽深的洞穴。于是派人入内查看,发现许多陶器、骨头、灰土、朽木等,至此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被惊醒,再现了两千年之前的中国历史。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卢兆荫参与了满城汉墓的发掘。据其所著《满城汉墓》一书所述,考古队抵达陵山后,为了不改变墓洞内的温度和湿度,使文物不至于因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而受损,他们决定不挖墓道,还利用已经炸开的坑道进出。郭沫若于1968年7月22日亲自上陵山考察,在墓洞内考察一个多小时后,郭老又在室外对墓地的环境、地形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向北走出100多米,并判断此处很可能有一座大墓,结果便挖掘出了刘胜之妻窦绾的墓穴。
二、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
(1)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共有完整的两套,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相连缀,其价值之高,做工之精,世所罕见。刘胜的金缕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等佩戴之物。窦绾的金缕玉衣略小,全长1.72米,共有2160块玉片,金丝约700克。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这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
(2)错金博山炉
它炉身似豆形,通体用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炉盘上部和炉盖则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以象征陆地和群山。炉盖上就山势镂孔,山峦间有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机灵的小猴或是蹲在山峰高处或是骑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则在山中巡猎。炉座把上透雕成三条蛟龙腾出波涛翻滚的海面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在炉座把上的山、海之间饰龙纹,蕴涵着龙为沟通天、地、人三界的通天神兽的时代观念。其工艺之精湛,举世罕见。
(3)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外形是个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它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以开合,所以就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烛火的烟滓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用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三、满城汉墓的发展
90年底。满城县对满城汉墓进行开发,并于9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先后又兴建了登山索道、下山滑道、山地滑草、汉王宫、莲花宫、龙华宫、警世宫、靖王狩猎场、游泳池等10个附属景点。陵山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优势,于95、96年相继举办了全国第七届、第八届滑翔伞锦标赛暨飞机跳伞冠军赛,98、99年保定市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滑翔伞邀请赛暨飞机花样跳伞表演。1996年,被国家体委航管中心指定为“全国滑翔伞培训基地”。汉墓景区现以形成溶历史知识、自然风光、娱乐趣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