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草原上的”天池“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凉城县

    

     身为土生土长的凉城人,我从未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因为我眼中的凉城只不过仅仅是个不富裕、不繁荣的小县城,而今,走出家乡,慢慢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与无知,正是这个小县城,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积淀,氤氲,渐渐形成一个富有地域文化底蕴的县城。历朝历代风云人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叱咤风云,奋斗不已,彰示着灼灼风采,闪耀着璀璨光芒,鞭策后人,垂鉴百世。

     早在战国时期,历史伟人就在这里留下足迹,胡服骑射的明君——赵武灵王,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战国时,凉城属赵国代郡,位于西北边境,是赵武灵王向西拓疆的军事根据地和“胡服骑射”政策的实践区域。戍边良将李牧,官至赵国相,受封赵国武安君,是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将领。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据史料记载,“苍鹤径”即为现在凉城境内的“石匣子沟”,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赵国为扼守此通道,在径口之南修筑城堡取名为“参合城”(即现在凉城县永兴镇板城村),并派李牧驻守此关。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鲜卑族人。正是出生于凉城郡参合陂北部(今凉城县岱海镇榆树坡村)。相传他出生时,其母梦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醒来后,只见满屋红光,于是就生下了拓跋珪。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为“魏”,建立了北方少数民族执政的第一个政权。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加速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再后来的拓拔鲜卑与后燕之争——参合陂大战中,拓跋珪亲率精锐主力部队从捷道伏兵于参合陂(今岱海北岸地区),与慕容宝大战,大败慕容宝于参合陂,这是拓跋珪进入中原前的一次决定性战争,从此北方很快统一。为纪念拓跋珪,凉城县与2013年建"拓跋珪公园“,规模浩大,建筑庄严,其中拓跋珪像有四丈多高,巍然屹立与凉城县的最高端,俯瞰着家乡的人们。

   北魏太武年间关山万里代父从军花木兰, 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据史料记载,花木兰曾在岱海滩一带驻军征战,给凉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2005年,凉城在县城东出口建了花木兰雕塑,威严而庄重。

    旅游胜地岱海也极负盛名,其在历史上文字记载甚详。古往今来,岱海吸引着无数游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其”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清朝时期康熙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兴建了行宫,取名“凉城”,为岱海题名“天池”。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1939年毁于战火。蛮汉山的38000亩原始次生林中,有数十各野生动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北侧山峰下有佛爷洞、金水岭、万年冰窖等景观奇特,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岱海旅游区名胜景点众多,站在汇祥寺遗址西望,洞金山睡佛神态安祥,形象逼真,佛学大师赵朴初称其为大自然罕见景象。旅游区内有距今5000年之久的塞外北国龙山早期文化,老虎山石城遗址和园子沟窑洞遗址,还有两条百公里长城-----秦汉古长城和明清新长城。
    岱海温泉,又名马刨泉,位于岱海附近的三苏木乡中水塘村,因传说康熙皇帝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过去这里一直是喇嘛、贵族沐浴和疗养的场所,日涌水量2732吨,水温38度,水中含有多种能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及风湿性腰腿疼等具有良好疗效。

     凉城县,就是这样一个蕴含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小城,虽然很小,但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生长之地,历史的痕迹在我们心中慢慢发酵,成为每一个凉城人的牵挂,他是我们毅然尊重的长辈,也是我们依赖思念的母亲。

 

    

huifeng.li(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