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当茶饭不思、日夜念家时,最想吃到的便是家乡的铁锅焖面,因为那吃的是浓浓的思乡情,铁锅焖面是山西,内蒙等地的传统面食(汤面)的革新性产品,其加工工艺就是——焖,从烹饪技术来讲,焖出来的面,不会因在水煮制过程中破坏面粉的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所以焖面更营养,口感更好。焖面起源于宋朝,发源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陕西等地。在我看来,家乡的焖面最地道。浓厚咸香的口味,营养丰富的配料,实是食物之特。
相传,秦时为修长城,春坤山驻守过蒙恬的10万大军。蒙恬巡查周边村庄时获得启发,让将士们将饭菜一锅烩起来吃。“一锅烩”均衡了营养搭配,增强了将士们的体力,后来,从各地征用的民夫、将士又将这一简捷、美味的吃法带回故里,到了宋朝时“一锅烩”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岁月更迭中,而聪明的包头东河人将这一美食经过不断的改良,创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铁锅焖面
铁锅焖面做法
1.葱洗净,切碎;大蒜去皮,洗净,切碎;姜切碎。
2.豆角择取老筋,洗净,掰成寸段。
五花肉切成和豆角长短粗细一样的条,用料酒腌制一下。
3.炒锅置火上,放油烧至5成热,放入腌好的五花肉,煸炒至吐油,变色。
放入切好的蒜末、葱花、姜末,翻炒出香味。
放入豆角,继续翻炒,至变成深绿色。
4.倒入酱油、盐,翻炒,倒入清水,没过豆角,大火烧开。
把烧开的汤,盛出一部分,留意下一部分。
把一半的面条( 面条最好是手擀面,这样焖出的面,比较软,不那么厥。)抖散,放在豆角上,撒点香油,再把盛出来的汤,淋在面条上。
5.再把另一半面条,抖散在面条上,淋点香油,把剩下的汤,浇在面条上。
大火烧开,转小火焖。
焖至汤快收干时,撒上另一半蒜末,用筷子抖散面条,和豆角、汤汁搅拌均匀。
关火,盖锅盖,焖5分钟,盛入碗中即可食用。吃的时候,淋上醋。
做焖面的步骤虽简单,但要做出好的焖面,需要在过程中多加注意,比如烧菜的时间,下面的手法,焖面的火候。这些都是在多次实践过后才掌握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