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城,原名打鼓新场。得名由来,众说不一,甚至以想象传说而歪曲它的真实性。有说“每逢三、六、九赶场,在打鼓寨和红岩桥两处擂鼓,通知人们来赶场”;有说“新场赶场天,岩孔场人打鼓送商帮赶场,所以得名”。两说“打鼓新场”来历,都属无稽之谈。打鼓新场开场340多年来,世事沧桑,人非境迁,尤其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战乱,被清军炮火引起,从油榨房到扬叉街全被烧毁,街民流离失所。死的死,逃的逃,从前住户的后代极少,几乎都是从光绪年间起迁住打鼓新场的,只以讹传讹而已。据史志记载可查,有由“打鼓寨”到“打鼓新场”的过程。特分述于后:
一、打鼓寨
欲知道打鼓新场,必先知道打鼓寨。
宋初(960年始),朝廷无暇兼顾当时称为“蛮?”的地方,即隋、唐、五代的?州。北宋大观三年(1109),?州彝族首领脱离宋朝,割据?州的矩(贵阳)、清(清镇)、龚(黔西)、郝(织金)、姚(大方)、义(金沙)、犍(大方东北和金沙西南)、禄(毕节)、汤望(水城)等羁糜州,并包括开阳、息烽、修文、纳雍等境,建罗氏(施)鬼国。?州民族信尚鬼,号正祭者为鬼主,亦称罗罗鬼主,是鬼国的头领(君主),世居大方(姚州、大方城、慕俄格、木窝、大定)。
罗氏鬼国为保卫疆域,在边境重地分设四个打鼓寨,调兵驻防,兵营扎寨,训练、集合、有警,都以打鼓为号。驻兵的地方,就名为打鼓寨,久之就呼为此地及附近一片的地名。
元代初,罗氏鬼国第五世鬼主阿里(濮县阿尼)仍不附元。除打鼓寨驻重兵外,遍筑栅垒以防元军进攻水西,攻下会灵关(石场霸朗关)、沙溪(平坝)、阿拉关(新化)、龙家寨(木杉),阿里均无惊慑,最后元军派精锐部队暗沿鹿札河(今油札河、油街河)下,攻破打鼓寨阿永大营,阿里才听驻播州的元平西王李德辉之劝归附元朝。元改罗氏鬼国为亦奚不薛(蒙语“水西”)总管府,授鬼主阿里为总管。仍驻兵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打鼓寨使罗氏鬼国和以后水西土司的军事要地,是易守难攻的地方。但只有从西居高临下才攻站有利,所以自古水西土司用兵就注意这一点。
元武宗大德五年(1301)五月,顺元路土司宋隆济(顺元路宣抚同知)起兵反元。八月,驻水西的顺元路宣抚使奢节(女)起兵响应。不久,元军消灭水东宋部,集中大军从播州(遵义)攻水西,奢节派阿毡驻兵打鼓寨,击退元军多次进攻。相持5年之久,到大德九年(1305),元军20万大军出播境,进攻沙溪、打鼓寨,两万多水西兵与元军战20余天,将领阿毡战死,寡不敌众,元军才攻破打鼓寨。
明代的270余年间,打鼓寨常是水西土司驻兵营地,官军只能驻沙溪(平坝)。
二、永兴场
欲知打鼓新场,还必须先知道永兴场,如没有永兴场是老场,就不会叫打鼓新场。
永兴场,开场于元代中期。地处四川播州和湖广之间的边界上,在沙溪河南岸(又沙溪河以西),属水西地。开场50年后,到明洪武年间商业兴旺,并有盐行(存盐、转运)等,为川盐运往顺元(贵阳)、水东、水西等地的主要路线。元设沙溪等处长官司、明沙溪巡检司驻所之一(另有沙溪场,即清道光年间改为平坝)。明设沙溪渡、沙溪驿于永兴场。四川、湖广(湖南湖北)人到永兴场经商落户发家致富的很多。有唐、何、骆、习等姓,先后为永兴场场主。骆成香之子骆应麟,于明崇祯年间以四川籍中举,京会试中状元,仅做3年多应变官及钦差大臣,明亡隐居,其父骆成香倾家财修大桥(后叫鼓楼大桥)后,辞场主与习姓,迁去四川内江。永兴场,曾是周围数百里土特产集散地。场内有“九井八寺庙”,川壁寺、大佛殿、黑神庙,直延到解放初期撤废。永兴场虽在清初打鼓新场兴起而废,但场名一直存延到光绪末年,以不成场,即以沙溪坝或川壁四统称之。
三、打鼓新场
清顺治十二年(1656),打鼓寨张姓首倡在打鼓新场开场,以张姓为场主,距永兴场仅6华里,有取替永兴场(老场)之意,把“打鼓寨场”命名为“打鼓新场”,两场同样场期,老场生意不如新场好,两场场主之间经常纠纷甚至斗殴不断,都是永兴场的习场主代人骚扰新场,连年打官司,也无济于事,但新场生意好做,老场的不少商贩迁新场,修房开店,下扬叉街及扬叉街下排街抵今卓家马路口的街房,几乎是老场商户修的。湖广人元成禄,原在永兴老场经营皮革加工,迁住新场。于康熙初年(约1661-1670间),捐初家财修一石拱桥,命名为“新场桥”,后人为纪念他修桥善事,叫“袁家桥”。康熙年间,打鼓新场不堪永兴场场主的骚扰,经常请打手保卫秩序,从西、南、北来的都赶新场:从东面来赶场的农民大多数被堵赶永兴场。新场张姓在康熙二是年(1680)后,张文鸾陆续中举(秀才、举人、进士),如翰林院编修。通过黔西府(当时未降为州)衙判习姓输了官司,废永兴场,只赶新场,八大行帮完 全进入新场,沙溪汛把总衙门同时迁驻新场,新场于是渐繁荣起来。
打鼓新场,地当川黔孔道,开场后的近300年,一直是川盐运黔的主要路线,在清光绪以前,散商、盐商在新场设盐行(仓储、转运),如扇形向东、南、西南、西伸延出去数百里,人背马驼,川流不息。清乾隆年间,秦姓开始修罗马街下排街的空白处连接。罗马街上排街开打鼓新场后即修成街,康熙五年(1665)改土归流时划归大定府鱼腹里(里设长岩,今大方县长石乡)。打鼓新场的中街、扬叉街、油榨房等街地,划归黔西府新民里(驻打鼓新场)。鱼腹里鞭长莫及,上罗马街社会秩序混乱,对新民里打鼓新场的社会治安骚扰威胁严重,犯罪者跑过街心就不敢抓归案。于是在20多年后,就发生新民里于鱼腹里争罗马街上排街的斗殴事件,最后经大定、黔西两府会勘,将罗马街上排街、张家湾、打鼓寨等地划归新民里,以罗马街后坡中横路至四棱碑为界。但从此至民国30年的220多年,对打鼓新场的治安、税收仍有很大的影响,在街上干坏事的人躲在大定坡上,新民里和沙溪汛就管不了。街上屠宰户想偷税,在四棱碑宰猪、牛,新场稽征也不可去管。
清代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打鼓新场商业活动和住商人口,发展成有名的“黔北四大场”之冠,远近多知称为“一打鼓,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此时的打鼓新场已建成上、下扬叉街、中街、皮匠街、罗马街、油榨坊、小街子3余华里的一条长街,并有文昌宫巷、胡家马巷等有旅栈等商业活动的巷道。街上人口近万人。为新民里第五甲。是黔西州9里的大邑,鳞廊栉比,人文辐辏。经商人包括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盐、布匹绸缎、百货、皮革、山货、旅栈、五金、油脂等,几乎是外来商人包揽经营,他们多数在打鼓新场安家入籍,促进打鼓新场的发展。
清咸丰九年(1859)三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西部来。途径打鼓新场,修正队伍,召开军事会议,征集粮秣,补充军械火药,确定入川路线。贵州提督田兴恕,一面上奏清朝廷请增援军,一面派总兵吴安康,率官兵、团勇3万余人,沿黔西、三重堰进逼打鼓新场,又令副将周洪顺率万余清军,沿遵义、鸭溪、泮水一带进逼阻击。太平军在打鼓新场挖壕筑垒,布阵赢敌。五月十九日至七月初六日,双方鏖战。清军炮火猛烈,引起打鼓新场即诶房燃烧六、七天,太平天国撤走,而新场从油榨坊直抵扬叉街,变成一片焦土废墟,仅余上、下扬叉街和扬叉街了。
之前的张半街家,在火灾后,已 无力重修街房,将火烧坝卖与湖北、四川商人修建,直到民国末期,仍有零星的火烧坝空着;秦半街家完全修复。
打鼓新场,地当川黔孔道,为百里土特产集散地。生漆、桐油、银耳、漆腊、香菌、药材等,清代即销往重庆、武汉、上海等地,外省商人来往不断。光绪十二年(1876),川盐运黔路线官统后,打鼓新场属仁岸盐主运路线上的点,有遵义团溪华联辉开设的协兴隆、永隆裕、义盛隆、永发祥4盐号,川、陕盐商集资开设的荣顺通、永盛隆、大昌荣3盐号,都在罗马街,接收由茅台同号起运来盐,又发往滥泥沟(黔西大关)交同号过秤收后转运前号。每日到新场交盐和起运人背马驼千数以上。光绪末年以前,打鼓新场的商业,为湖北黄州人操纵八大行帮,后被四川人取代,成立新场商会。民国时期,有糖食、酱酢、纺织]丝烟、五金、冶铸、染整、皮革、砖瓦、油榨、酿酒、棕绳、木器、竹器、土杂、油纸、旅栈、饮食、布匹等私营工商业或个体手工业主600余家。
民国2年(1913)至29年(1940),打鼓新场系黔西县西二区治所,设新东、新西、天马3镇。30年(1941)设治金沙县后为县城,合建新场镇,辖8格保,一保扬叉街,二、三保中街,四、五保罗马街,六保油榨房和小街子,七保粑粑店到小水一带郊区,八保干田堡到山槽一带郊区。
解放后,1950年12月,新场镇辖6街3村(废保改建),即:工农街、解放街(中街下排)、和平街(中街下排)、民主街(罗马街上排)、光明街(油榨房),郊区玉屏、干田、楠木3村。
1952年,新场镇改为城关镇(乡镇级),只辖前6个街道;光明街划归干田乡。1959年城关镇升为区级镇,直隶于县至今,其间街道名称更改3次:1969年将解放街、胜利2街合为红旗街,和平、民主2街合为红卫街,工农街保留,城关镇辖3个街道和3个郊区村。1984年,改工农街复原扬叉街,红旗街(即中街)以紫金山(二小校址)改为紫金街,红卫街改复为罗马街,光明街仍隶干田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光明街复归城关镇。
1952年将打鼓新场改为城关镇后,但以清初开场起近300年的打鼓新场,在很多省份知名既广又多,尤其红军长征过境的文献有重要记载。改名城关镇50多年来,很多人仍关说“打鼓新场”或“新场”。
解放后,从1951-1953年恢复国民经济起至今,已将原打鼓新场扩宽长4倍以上,街道人口增加3倍以上。已有黔北火电厂、 烟叶复烤厂、黄磷厂、水泥厂、农机厂、农具厂、印刷厂、纸厂、纸箱厂、汽车修配厂、铧厂、木器厂、粮食加工厂、面粉厂、油脂厂、缝纫厂、陶器厂,又有各类公司、商店,包括国营、集体、合资、独资、外资企业已达1000余家,从业人口2万余人。
清代,从沙南门大桥至五里坡,有镌刻精湛的石牌坊4座,从扬叉街到小街子有9宫八庙,尽毁于文革期间。清代有玉屏书院、义学、字库、石印、书铺等。民国时期有玉屏职中(被国民党查封),有省立金沙中学、卫生院、救济院、民众体育场、民众教育馆、十友书店等。
解放55年来的打鼓新场,有中学6所(含私立)、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6所、幼儿园10所(含私立)、人民医院、中医院、各街道集体和个体医疗诊所10余处。又有金沙报社、文化馆、图书馆、电视转播台、游泳池、灯光球场、林园亭台等设施。从白果水库安引水管道10公里供县城饮用。照明用电和工商业用电均可满足需求。还有诗词楹联协会等10多个社团组织。
340余年的打鼓新场,解放后的城关镇,在中国***领导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打好时机,更加欣欣向荣,昌盛发达。
我的词典:http://www.wm23.com/wiki/uc/89193.htm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135655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