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26355981.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maomeifeng?source=blog
自古以来,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和渗透力之强称雄我国工商业,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曾经纵横金融、盐业、农产品等各个行业,在金融业内的业绩尤其突出,在全国很多地方,大大小小的商号、工厂都有江西巨贾的身影。这些人不仅身揽巨额财富,而且心怀天下,陈筱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奔波于仕途官至二品大员 陈筱梅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卒于1921年,字永懋,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人,是著名的江州义门陈氏37世孙,被称为清末民初“赣商翘楚”、“工商业巨子”、“金融巨子”,也因为其热心公益而被世人铭记。 陈筱梅的父亲陈光在(陈光春)曾是江西有名的大财主。陈筱梅自幼聪敏,读书非常刻苦,家中殷实的条件也让他能够饱读各种诗书。24岁那年陈筱梅中举,但好运并没有一直垂青于他,两次赴京应试都没有中第,最后只能买官郎中,供职刑部郎中笺分广东司行走,不久又晋升至三品衔,随后又被分配到安徽省作为候补道员。由于陈筱梅过人的才华和耿直的为人,被当时的尚书薛允所器重,从候补调任为正式的安徽道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担任安徽省求是学堂总办,第二年又出任安徽省商务总办、商部议员,督办安徽全省的商务事宜。没过多久又调至安徽省商务局做督办兼农商部特派驻皖议员,晋升二品大员。不久又改至湖北,授资政大夫,稍后回原籍为南浔铁路总董,尽心尽力,也正是在这个职位上,陈筱梅著有《南浔铁路调查记》一书。
弃官从商“信”字当头 1909年陈筱梅引退回到南昌,住在南昌石头街的府第,继承了父亲的万贯家财,清廷预备立宪,陈筱梅经江西省公举为江西省咨议局副议长。后来武昌起义,全国纷纷响应,江西也不例外。但省库亏空,兵饷毫无着落,同时物价浮动,民情激愤。在这种情况下,陈筱梅临危受命成为当时江西省财政部长。后经他竭力筹划,并解囊资助,物价才渐渐趋于稳定。随后的十几年内,除了担任江西省财政部长之外,他还担任了军政两署高等顾问、江西省慈善总会会长。 1912年以后,陈筱梅弃官经商,开始经营起钱庄、盐业和当铺,在当时的南昌创立了著名的“乾大信”、“德大信”两个钱庄,这两个钱庄位于今天的洗马池。此外,还有“生昌信”盐号以及著名的滕王阁货运码头和仁字盐仓,并在上海、武汉、天津、扬州、北京创设分局及分号,随后又在靖安、奉新、新建、南昌等地广置田产,由其“霭吉堂”经营管理。 陈筱梅在经商中特别注重信用,据传,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有一位先生满头大汗赶到“乾大信”钱庄,十分焦急地说:“我家里昨日晚上发了大火,结果不得了,把贵店存款凭单给烧掉了,这下该怎样办呀?”当时店员也是一愣,等回过神后告诉这位先生:“您别急,我先去问一下掌柜。”此时恰逢陈筱梅领着几位朋友视察本店,得知此事后,便嘱咐掌柜说:“百姓的血汗钱来得不容易,如果真是那位先生的存款,就应该连本带息全数奉还。在我们钱庄存款的百姓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后来店员经过详细询问核对,便将款项连本带息奉还了那位先生。事后,那位先生感激不尽,逢人便说,一时成为坊间美谈。
将企业扩展到全国各地 陈筱梅在经营管理上不仅注重企业的信用,还特别重视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文化的构建,他特意请来自己的亲家——末代帝师、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著名教育家、著名宫廷书法家朱益藩先生为自己各大总店题写招牌、匾额。如“乾大信”、“德大信”钱庄,“生昌信”盐号等,使其拥有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此外,还将“厚德载物物始昌”作为自己企业的企训。经过陈筱梅多年潜心经营,最终将企业扩展至上海、武汉、扬州、北京、安庆、长沙、重庆、广州等地,成为清末民初“赣商翘楚”、“工商业巨子”、“金融巨子”。 此时各种职位和荣誉接踵而至,除了此前所说的南浔铁路总董、江西省咨议局副议长、江西省财政部长、军政两署高等顾问、全省慈善总会会长等,还有重建江西万寿宫总理、清节堂总理、育婴局总理兼管章江安济义渡事务等。在荣誉和赞美声中,陈筱梅从容淡定,常告诉周围的人“要慈善为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坐拥巨资热衷公益 有关商人的资料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个矛盾现象:在大臣的奏疏、皇帝的诏谕以及各种国史、正史中,对商人的评价一般是贬多于褒,言及商人,多冠以“奸”字。而在地方史志、文集别传及家传谱牒中,商人多列入“耆善”、“懿行”、“孝友”、“善士”等。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很多商人都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行善可为来生和后世积德,二是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诸如救灾赈荒、修桥筑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有钱的商人。 陈筱梅坐拥巨额资产,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曾捐资开办了靖安贫民工艺厂,以工代赈,以此缓解贫民生活困顿的局势;在南昌、北京购置房产,设立靖安会馆,为赴省会、进京的同乡提供膳宿。 当他得知赣江北岸诸县行人进南昌时渡江困难,且时常有渡船翻覆,造成人亡,又捐款购买机动轮船数艘,来往于赣江之上,受恩惠的人每天达到数千人次。为了使义渡长久坚持,他又捐资在滕王阁遗址的右侧购置房舍,设立义渡局理事专管此事。另外他还捐资修凉亭,在南昌施粥、施药、赠寒衣、捐棺木等,救济贫苦百姓。 史书记载“尤得靖安陈筱梅多次捐款,而获巨款,大兴土木。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民国二年(1913),先后修建了许祖殿、玉皇楼、吕祖、关帝二殿、三宫殿、祖宗堂、鹤巢、黍居、斗老阁,总计费款不下五万金。” 另外,陈筱梅还曾重修江西万寿宫、清节堂、育婴局等,是南昌青云谱道院(今八大山人纪念馆)、万寿宫(翠花街妙济万寿宫)捐款最多的捐建者。1921年,民国大总统冯国璋题赠“造福枌榆”的匾额给陈筱梅。同年卒,终年60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