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见精神 山水有清音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时逢五月黄金周,是旅游探亲访友好时光,潮州籍的几位老同学约我同访好友陈在舟。我俩见面虽多,却久未去他的画室,大家均是汕头工艺美术学校首届毕业生,屈指算来也己三十多年了,难得一聚,老同学不分彼此,畅所欲言,不也乐乎。

见面之时,在舟早在楼下迎侯,随即引我们一起走进他那不大的画室,迎面便是一张大画桌,桌上摆满了文房四宝,桌侧则堆着卷着好多画作、书法,还有几方刚刻好的印章静静地躺着。墙上挂着用篆、隶、楷、行四体书写的唐诗条屏,西面墙上是一幅精细的仿古工笔山水画,画面峰峦叠嶂、亭台楼榭,美不胜收。主人将一盆铁骨兰花摆放于画室转角处,幽香阵阵,窗明几净,布置优雅,室虽不大,却颇具匠心,使人感受到“室有蕙兰香,书存金石气”。当众人沉浸于这雅致的氛围中,在舟已抱出一大捆作品来,粗略估算也有数十张吧,他客气地请我们给予批评指正,大家也就纷纷动手,争相传阅起来,饱览一番之后,感受颇多,在满眼山水画作佳品中,很值得一提的是《桑浦叠翠图》。该画由四幅连贯组成通景山水画幅,长四米宽一米五,采用兼工带写的技法,描绘桑浦山的胜迹景色,画面上峰峦叠嶂,多处较有特色的景点集中地安排在宽阔的画面上,近景有古榕、巨石,深远处树木葱茏,连绵起伏山林间,瀑布,山泉萦绕其中,江南气候湿润,烟雾缭绕,胜迹掩映其间,清雅脱俗,大家在赞叹着画面的精妙和意境的幽静和谐,纷纷向他询问并要求介绍创作过程,为了故乡熟悉的山和水,下决心要创作这些具有潮汕风光特色的山水画作,在舟无不感慨地说,要说艰辛那是自然的,也可谓是自愿的,为搜集作画素材,足迹遍及桑浦山风景最好的角落,不知画了多少写生稿,苦苦思索着如何将真山真水用灌注着真情实感的画笔自然地表现出来,达到那幽静、自然和谐的意境气韵相统一,这也是学中国画者对于超然物象之外的神态、神气的一种冥冥追求吧。“桑浦叠翠图”是一幅成功的山水画佳作,画面大而不空,多而不塞,灵动透气,以书法篆刻笔法入画,以提炼写生后的素材构图,几易其稿,这样下过苦功夫的作品才能耐看,对观者产生出较强的感染力,有艺术的生命力。

同学们深知,在舟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读和写,自幼唐诗宋词饱读一肚,研习书法篆刻,勤奋苦练笔墨枝法,学生时代便常见他遍临各名家书画,节假日也不例外。他常同宿舍几人结伴到公园、近郊乡村等地写生,为了多画一些画,废寝忘餐是常事,只有如此的执着,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记得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到陆丰碣石、东海、甲子等地写生,环境新鲜,学生们学习气氛极为热烈,每天都是不辞辛苦而早出晚归,半月的努力之后回校举办作品汇报展出,一幅幅的素描、速写、色彩、国画贴满了教室墙壁,琳琅满目,国画作品虽不多,但见在舟的“榕荫千家福,树高万丈青”十分引人注目,苍老如虬龙般的古榕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几个渔家姑娘穿插于榕树间织网对歌,其乐融融,画面抒情,真切自然,作品虽还略为稚嫩,但观者因其自然生动的意境和笔法而过目难忘。

随着时光的推移,艰辛的生活重担也改变不了他对书画艺术追求的恒心,将绘画、练字、读书、篆刻作为人生的追求和乐趣所在,为了提高笔墨内涵和开阔视野境界,先前常将书画作品向老前辈名家王奔腾、蔡启贤等请教,得到了前辈们的指点,使画艺大进。在舟他辛勤的汗水和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己日臻成熟,而在当今这物欲横流浮躁的时代,难得他能守住心中那片宁静之地,默默耕耘着。在舟兄现为汕头书法家协会会员,潮州玉峰书画社理事,书画作品多次参加重要展览。衷心祝愿老同学能将更多的作品向社会展示,“笔墨见精神,山水有清音”,我们向祝福他并期待着。

陈淑明(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