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绣溪边,逸兴遄飞墨池旁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如果说无城是一位娟秀的女子,墨池和绣溪就是她的一对明眸。轻轻一眨,芳名远播。“绣溪边,墨池旁,双狮守黉门,满园桃李香……”这是《无为师范校歌》里描述的美丽校园。墨池和绣溪是我常去的地方。

从古色古香的黉门出发,往右拐进一条叫鞍子巷的青石板小巷。民间流传无城有“九街十八巷”,那些曲折的街巷和错落的楼房织成了无城的衣袂,鞍子巷无疑是其最绚丽的一条飘带。再穿过嘈杂的中心菜市场,走上几百步就到了米公祠。

记忆中的米公祠饱经沧桑,隐退在滚滚红尘之外,咀嚼着寂寞。一个小园子,占地不到十亩,断壁颓垣下几间幽暗的砖瓦房。有一间门前竖着块木牌,上面用黑字写着“无为县图书馆”。最醒目的是园子中心,一方小小的池塘上耸立着一座四角飞翘的亭子。

望着亭下的墨池水,不禁会想这水虽泛着混沌的苍绿,但并不黑,为什么要叫“墨池”呢?原来这不起眼的园子,曾经住着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米芾知军无为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和神奇的传说。站在他泼墨挥毫的投砚亭中,我陡然生起了敬意。这一汪池水,沉淀了米公多少风采神韵!墨池旁直立着一块怪石,想到他为这“石兄”免冠下拜,我放下了瞻仰的姿态,只觉得那米颠是多么的率真可爱!

喜欢去的另一个地方就是绣溪。《无为地方志》载:绣溪筑于南宋,初名锦绣溪,解放后更名绣溪公园。绣溪公园在师范对面约一公里处,南环城路下。仍是要穿过几条小巷,从小巷里走出来,眼前豁然开朗:碧水荡漾,绿柳披拂。一条长堤把椭圆形的溪水一分为二,堤上一座石拱桥,桥下有亭,亭前百米就是城中唯一的公园——绣溪公园。无为籍宋代诗人杨杰写道:“十里喧阗锦绣溪,秋千人健趁飞鸢。花明柳暗丹青国,日薄云浓水墨天。”诗中赞过的绣溪美景,盛日不再。眼前的绣溪公园素朴无华,大致分前后两区,前区有几株盘曲的古藤罗,一座堆砌的假山,山边一间“洗心亭”;后区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散落着一些烈士墓。除此之外,就是蜿蜒曲折的青砖小径,葱郁的树木和繁茂的杂草。

无为一中紧依绣溪之畔,绣溪的水声里流淌着朗朗的书声,曾经我也在此复读。周末,来园子里的多是学生。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或独自一人,来游玩散心,谈天说地,唱歌读书等等。平时园里较冷清。有时候,公园的铁门还上了锁,让兴冲冲赶来的我,只能站在石桥边凝望着溪水,思绪随着水波上的烟岚飘荡。几条斑驳的木船泊在岸旁。

绣溪是黉门学子,甚至是无为学子照相留影的必选之地。翻开那时的相册,绣溪定是不变的背景。它收藏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装帧成青春的扉页,在时光的纪念册里永不褪色。路过黉门,不由地生起淡淡的怅惘。随着无城城区的建设规划和快速发展,墨池和绣溪,却明眸善睐,变得流光溢彩。令我逸兴遄飞,沉醉流连……

无城,闪动着墨池这深邃而辽阔的眸子,迎接来自四面八方朝圣的脚步。环城河像一串晶莹的蓝宝石项链挂在无城的脖颈,把这佳人衬托的熠熠生辉,脉脉含情。南环城河上新架设了一座桥,命名“绣溪桥”,和绣溪长堤的古石桥两相呼应,双桥卧波,把绣溪公园和环城景区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在绣溪公园中闲步,透过轻歌曼舞的人群,粉墙黛瓦的壁廊上一行字映入眼帘:“清以自廉,勤以爱民,淡以明志。 ”往园后一一看去,新建的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坐落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忠魂亭等。这里早已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眠于此的英雄儿女,定是微笑着的。他们的鲜血注入绣溪,一同汇入浩荡的长江,滋润着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

(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