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工业

家乡区县: 铜川市耀州区

铝业华能铜川电厂

“十五”期间,鑫光铝业公司完成了老厂“6改8”技改工程,董家河二期技改工程基本建成,新增产能7.5万吨,到2005年底电解铝产能将达到15.5万吨。同时,铝厂5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建成生产,使铝业形成集铝冶炼、深加工、铝电联产为一体的支柱产业。

煤炭

该市煤炭行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关井压产,取缔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因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能源需求旺盛,煤炭行业产销两旺,但监管和安全工作压力较大。该市严格按照“扶大抑小、适应环保,延伸开发”的产业调整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确保安全,有序发展,重点做好国有统配煤矿的技术改造和接续矿井的建设。柴家沟煤矿通过技改由30万吨的能力提高到60万吨,照金煤矿60万吨技改项目2006年初完成,铜川煤炭年开采能力已达到1600万吨,实际开采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

建材

按照“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根治污染”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建材工业的重组,抓住机遇,上大关小,提升能力。2004年成功关闭了川口地区的9条机立窑,改善了地区人居环境。为了保持建材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关小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大。2005年秦岭、声威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年新增产能400万吨左右,在建的还有惠塬水泥工业园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十五末,铜川地区水泥产能达到近千万吨。

陶瓷

陶瓷产业在该市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生产基础。从已探明的局部储量看,耐火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一,陶瓷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三。90年代以来,该市陶瓷行业机制、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甚至失去了优势,但该市陶瓷业依靠已形成的基础和天然气过境的有利条件,仍然会大有作为。“十五”期间确定的思路是在详勘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陶瓷发达地区的联系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打造铜川陶瓷的知名品牌,建设具有相 当规模的现代陶瓷企业。市建陶厂与山东鲁宏沃尔森陶瓷公司年300万平方米墙地砖项目基本落实。市电瓷厂经过技术改造,工业电瓷产能达到近千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纺织

该市纺织业抓住沿海地区同行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5.6万支,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将着重发展无纺高档织物和精纺多高支棉纱,落实100台喷气机项目和6000吨涤纶纺粘非织造布项目。

机电

“十五”期间,变压器厂、东风昌河车轿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科技投资,积极开发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不断攀升,代表了该市传统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兰芝、麟字等民营电源企业落户新区,给该市机电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海亮(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