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爬陡峭山体穿越靖安李阳洞峡谷

家乡区县: 江西省靖安县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26355981.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maomeifeng?source=blog

“传说李阳洞是个洞,其实就是个大峡谷。”南昌户外活动爱好者中较为知名的“资深老驴”三板斧说道。李阳洞峡谷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高湖镇甘坑村,平素少有人知,其地形适于徒步穿越以及溯溪。

李阳洞非洞,而是峡谷 洞,是靖安本地对于一种类似“天坑”形状的峡谷的叫法,就像把李阳洞叫作“洞”一样。李阳洞其实是一个峡谷,它深藏在江西靖安高湖镇甘坑村,站在峡谷高处往下看,坑底较为平缓,长满了阔叶树木,葱茏碧绿,难见其底。峡谷两岸悬崖矗立,古树参天幽深奇峻。 三板斧是南昌户外活动爱好者中较为知名的“资深老驴”,他自制等高线地形图,是无向导野山GPS穿越的先行者,江西各大名山、野山以及即将湮灭的古道位置及相关海拔数据,就像一张地图一样平铺在他的脑海。 据靖安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靖安地处九岭山东北南翼,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群峰高耸,九岭山脉逶迤全境,中间双水夹流,南、北河近似平行横贯全境,山地间杂丘陵,峡谷众多。 “传说李阳洞原来是个洞,其实就是个大峡谷。”三板斧说道。“我们早上八点从南昌出发,上午十点一刻左右便到达了靖安西头村(崖口)。” 西头村是明代官员况钟(1388~1442年)的家乡,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昆剧《十五贯》中歌颂况钟而使其妇孺皆知。正统七年(1443年)十二月,况钟卒于苏州任所,享年60岁。他死后,苏民痛哭罢市。将他的灵柩从运河运回故里靖安时,十里长堤之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运载况钟灵柩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 “在西头村那片树林里有况钟的墓。”三板斧说道,随后,车转到甘坑,水泥路的尽头,徒步李阳洞峡谷正式开始。

攀山而上,河道顿成峡谷 作为徒步李阳洞峡谷的起点,甘坑村村落的分布极具特色,“它分布在峡谷出口溪水的两旁,一条铁索桥横跨溪水,连接两边的村舍,陡峭的山包围着一片平地,平地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在三板斧的眼中,甘坑村便是这般模样:农舍零星地隐藏在大树之间,家家户户院落宽敞,篱笆围墙,古树稀散绕于村中,清溪穿村流过,“犹如世外桃源。”他感叹道。 进入峡谷内,起初一路平坦,三板斧一行人于河道上行走,不断越过溪水,途中经过一个叫埔里的村落,据说这是个猴子出没的地方。下午一点左右,便到达分水崖处,瀑布挂川,峡谷河道受阻。“河道的左侧山腰间修了一条‘公路’,十分陡峭,而此‘公路’皆由碎石碾就,碎石或大或小,绕着山体往上伸延。”三板斧说。 “一会儿的工夫,刚才看到的河道就成了很深的峡谷,沿着山边越爬越高,峡谷越来越深。”三板斧回忆,此时的李阳洞,终于展示其峡谷的真貌。

绝壁阻挡,两队探路无果 走到公路尽头,一个绝壁挡住了去路,绝壁上的溪水顺势而下形成瀑布,面对无路可走的困境,“老驴”们纷纷拿出各种地图、GPS、指南针研究起来,最后决定兵分两路,沿分水崖左右两边探路,其他人原地休整。 其中,一队沿着左边陡峭的山体先爬上分水崖顶,发现无路可走,前面仍然是陡峭的山峰,往后迂回上去,发现是个山脊,走向和大峡谷大致相同,在山脊那边又是连绵的群山,未发现明显的路,于是一队撤回分水崖,历时四十分钟。而另一队探路队员沿着机耕路走到尽头,继续上行十分钟,也未发现明显的路,只看见连绵的群山,撤回分水崖,历时两小时。 “左右两边同时探路,很可惜,两边路都不通。”回来时天已快黑了下来,无奈,一行人只好退回工棚处露营,预计次日清晨强行穿越。

风雨强穿,爬过陡峭山体 “天气很热,可下半夜却下雨了。直到第二天,雨还在下,于是晚上计划好的分两队强穿的计划泡汤,有一部分队员不愿向上穿行,原路返回。”三板斧回忆道。 另有9名队友不甘心,便冒雨穿行。次日8点40分左右,在三板斧队友“恐龙”的带领下开始穿越。因是强行穿越,自然无路,所走之处皆是陡峭山体,只能靠两手抓住可以着力的植被,才能向上攀爬。 再往上爬了约200米后,便到达一个山脊,山脊上的路很平坦,相比之下,走起路来轻松很多,过了一个又一个山脊,中午时分,终于登上了预想中的泥洋山顶(海拔1300米左右),并于下午1点多成功到达奉新县的水栏关水库上方的三门里,这意味着穿越李阳洞峡谷大功告成。

茅美峰(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