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人类历史,文化始终是民族血脉得以延续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得以振兴的精神支撑,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文化的春天来了,处处百花争艳,一派生机盎然。
竹溪河畔,庸巴文化作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迎艳阳、浴春风、沐雨露,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2009年,竹溪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省委提出的“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依照市委“发挥十堰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周边县市山、水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核心板块”的决策,明确提出:“加快开发具有竹溪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快开发旅游商品,提高商品的工艺价值、文化内涵、实用价值;加大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积极申报向坝民歌乡,争取把竹溪列入庸巴民歌研究作业区,加强与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等专业文化机构的合作,提高竹溪地域文化的知名度。”时代性与传统性并重,开放性与多样性共举,文化建设摆上了竹溪发展战略大局的显要位置。以文化传承为路径,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以文化共建共享为取向,着力培育文化软实力,增强县域竞争力,切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发展的硬实力,以文化力激活经济力,正成为竹溪谋求新一轮城市竞争先机和发展优势的题中之义。
庸者,平凡、大众、中和。“国功曰功,民功曰庸”。“谁思美庸?”追今溯古,竹溪这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丰山厚水,历史文化璀璨厚重。其地域隶属随战争烽烟复杂而多变,西周即属古庸国,北朝西魏时置为上庸县。明成化十二年置为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而定名。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竹溪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地域文化——庸巴文化。它与日常生活相适,与大众精神贴近,以和谐进取为追求。它与巴蜀文化结盟,与荆楚文化相承,与庸秦文化交流,与中原文化汇集。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亦秦亦楚,亦巴亦蜀,在包容和吸收中发展,展示着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区域文化特色。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堰,乃至全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常言“风成于上,俗成于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历史留给竹溪人民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也成为推动竹溪发展的现实力量。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古庸历史文化、稀有剧种山二黄文化、原生态向坝民歌文化、秦巴茶文化等四大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一方面提升庸巴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努力使之走出大山、走出国门,一方面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其凝聚力、影响力,走入人们心中,塑造美好心灵。
欲使庸巴文化花香千里长开不衰,还靠的是一代一代有志之士的辛勤耕耘。近年来,与庸巴文化相关的活动越来越多——
蜚声文坛的竹溪籍著名作家野莽,心系家乡,鸿篇巨制创作出版五卷本长篇方志小说《庸国》。此书以古庸国三千年的历史大事为核心,参照正史、方志、野史、唱本、神话传说、摩崖石刻、祠庙文牍、家族系谱、碑铭文字等极其丰富的可考资源,以编年与记传相结合的文体撰写,系统揭开了远古时期涉及当今鄂渝川陕湘豫六省地域的古庸国的神秘面纱。
2008年7月,韩少功、方方、阿成、聂鑫森、野莽、刘益善、刘书平、杨启国等作家深入竹溪采风。楚风秦雨,林韵茶思,关前峡上,作家们听了,看了,赞了,叹了,笔下流泻出《谁思美庸》、《竹溪行吟录》、《竹溪笔记》、《古调新韵汉二黄》、《秦巴山里民歌乡》、《竹溪古关说秦楚》、《品茗图》、《话说竹溪》、《山花幽明》等散文随笔和小说作品,为竹溪传承、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还不断在博客上以珠玉般的语言、流光溢彩的图片,向全球网友推介竹溪之美。
2009年8月,县委政府邀请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云集竹溪实地考察研究庸巴文化,并举行“中国·竹溪庸巴文化高峰论坛”,从历史学、地理学、古文学、地名学等方面系统探究古庸文化的起源、成因和总体特征。通过对庸巴文化的定位、形成演变、内涵特色、反思展望等多角度的研讨,使竹溪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有效对接。同时,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编纂的《中国茶经》大型茶文化文献专著,已将《竹溪茶经》作为首部图书纳入编纂出版计划。
还有,中国食品家协会专家黄筱声倾力为“竹溪茶”撰文献策;竹溪籍作家、省文学院院长刘书平以竹溪故事为题材创作电影剧本《山里头山外头》,今年五月有望中央电视台在竹溪开拍;中国作协主办的《人民文学》杂志将在今年推出一期展示竹溪庸巴历史文化魅力的增刊……
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文化事业,乃千秋大业。一个文化符号的认同和价值转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能一蹴而就。正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先生所说:“庸巴文化研究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于从地域文化学的角度关注本地域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作为庸巴文化品牌打造的尝试和开端,我们所做的还很有限,需要做得工作还很多很多,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值我市“两会”和县“三会”召开之际,我们推出《武当文学》庸巴文化特刊,既是为盛会献礼,也是期望借此之机呼唤更多的仁人志士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和研究庸巴文化,支持和开发庸巴文化,使之形成优秀的文化产业成果,造福于竹溪人民。我们相信,良种沃土于兹,浇灌以心血汗水,必有丰饶的收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