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Q连云港热点12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连云区

太平村有几百年的捕鱼历史,上世纪90年代,靠海吃海的村民日子过得很红火。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渔船,人均收入轻松过万,有些村民甚至高达五六万,太平村因此获得“苏北第一村”的美誉,甚至能与当时的华西村相媲美。
“那时候码头停满了货船,从捕捞、加工到出售,我们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村支部书记张道勇告诉记者,当时村里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村里总产值已经过亿。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海洋捕捞业的逐步衰落,太平村的“美好时代”也渐行渐远,村民们生活大不如前。特别是2008年,三洋港建起了挡潮闸,封锁了出海的航道,原先靠出海捕鱼维持生计的村民收入锐减,生活陷入了困局,如何快速扭转颓势,成为村里人的头等大事。
在经历短暂的转型阵痛后,村委会结合太平村的传统养殖优势,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办法实现产业转型。一方面,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渔民走出去,推荐村里的“船老大”到舟山、大连等城市施展拳脚;发展淡水养殖,建设南美对虾养殖基地,还扩大了水貂、狐狸、貉子等特种养殖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苗木花卉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民重走致富路。
发展重回快车道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现如今,太平村的发展重新驶入快车道,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村里特色农业产业遍地开花。村西北角的特种养殖基地不断扩大,由之前的家庭养殖发展到农场养殖。“最美乡村医生”庄文斌是特种养殖的受益者,从开始的“练摊”到如今成为养殖大户,他对于村里的转型很有发言权。
在庄文斌的养殖场里,记者看到数百只毛发鲜亮的狐狸和貉子悠闲自得地在笼子里睡觉或吃食。“现在我们基地有200只种源,前年效益高达30多万,这两年市场疲软,也能盈利20万。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至少要翻一番。”庄文斌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如今村里发展特种养殖的有100多户,都走上了致富路。
利用土地流转成片的有利条件,村里2200亩土地流转到部分种粮大户手中,其中300亩作为苗圃培育基地。在村东南角,一大片紫薇树苗随风摇曳,等待夏天绽放。去年3月,村民王敏和几个姊妹承包了两块地搞起了大棚花卉种植,牡丹花、君子兰等数百盆名贵花卉绽放,大棚里香气四溢,引来周边村民竞相购买。
太平村景色优美
描绘旅游新蓝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许多人看来很遥远,然而在浦南镇太平村,村民们住在大别墅,每天养花种菜,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
“我们康居示范村拥有别墅121栋,多层6栋,可容纳510户居住,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花园可种菜、种花,水泥路灯修到居民家门口,村里学校、卫生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4月13日,在太平村康居示范小区,村支部书记张道勇指着一排排别墅向记者自豪地介绍。早在2006年,该村就被命名为市“生态村”,2008年又被省建设厅命名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打算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现在已经和外地知名旅游公司洽谈,利用太平村交通便利、离市区近、自然景色优美的有利条件,将太平村打造成集采摘、餐饮、湿地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张道勇自信满满地向我们描绘太平村未来的新蓝图。

丘之XIAO霞羽(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