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外开汽车赚钱,后来看到家乡人靠榛子挣了钱,咱也‘卸甲归田’回到村里承包榛柴林,现在城市人讲究“绿色有机”,超市里野生榛子一斤能卖35块钱,科学管理还能增产增收,一年赚个四五万元不成问题。”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乡亚字村村民张玉国高兴地说。
据悉,围场县是为京津冀“保水源、阻沙源”的重要根据地,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工程上,该县转变思路,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发展林果产业,先后建立榛子基地30万亩,金红苹果种植基地5万亩,仁用杏种植基地3.3万亩,沙棘种植基地60万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做到了“控水于山上,蓄水于坡面,滤水于沟道”,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契机。
目前该县果品生产已初步走上了“农户 基地 经纪人 终端市场”和 “农户 基地 储存保鲜 深度加工”的产业化发展轨道,全县呈现出山清水秀、农民增收的新面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