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湖北省罗田县

罗田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县境夏、商、周属扬州地。

西周时属弦子国。春秋、战国时属楚,曾置鳩兹邑于县境内九资河镇。

晋属九江郡。

西汉为松兹侯国。

东汉为蕲春侯国,属江夏郡。

三国时,先属魏,隶于豫州之安丰郡;后属吴,隶于扬州之蕲春郡。

西晋先为高陵县,属武昌郡,后属豫州之安丰郡。东晋为安丰县,隶于豫州之弋阳郡。

南北朝刘宋初年隶豫州弋阳郡,后于境内分立东安、义安、直水等蛮县,属郢州西阳郡,后改为义安县,隶于郢州齐安郡。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六月,始设罗田县,附于义城郡,县治于今石桥铺附近的魁山。据方志学家王葆心考证,“罗田”之名因安置当时雄踞此地的巴水蛮巨族田氏于罗州(当时罗田属罗州)而得。

隋代,罗田改属蕲春郡。

唐代,罗田县并入兰溪县,属淮南蕲春郡。

五代时为蕲水县地,初属扬吴,继属南唐,再归后周。

宋属蕲春郡,元祜八年(1093)划出蕲水县之石桥镇复立罗田县,县治仍于魁山,成淳元年(1265)划出县东的直河乡成立英山县,罗田县仍属淮南西路蕲春郡。

元初,曾撤销罗田县,以英山县领属。至元十二年(1275)恢复,属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元大德八年(1304),知县周广将县治由魁山迁至官渡河(即县城凤山镇)。

明朝,罗田初属湖广布政使司的蕲州府,后改属黄州府。

清初依明制,后改称湖北省黄州府。

民国时,先后属湖北省的江汉道,第三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

抗战期间,曾一度属鄂东行署。

1949年3月27日,罗田县全境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后即归湖北省黄冈地(专)区管辖。

1952年,划出胜利镇和其他13乡与麻城划出的部分乡镇成立胜利县。

1955年,胜利县撤销,原划出的区域归回罗田。1995年12月,撤销黄冈地区行政公署,设立黄冈市,罗田隶属黄冈市。

温和的午后(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