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襄安镇境内有一个地方叫望郎桥。望郎桥原先其实是一座小木桥,后来成为地名。关于它,还有一个道不清是倡导孝道还是讲求贞节的传说。
传说襄安永安河边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因病去世,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慢慢长大的儿子发现母亲喜欢向河对岸眺望。孝顺的儿子顺着母亲的目光向河对岸望去,发现河对岸是长长的圩堤,圩堤那边是连绵的稻田,稻田边的高地上有一座寺庙。儿子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对那里的稻田和寺庙产生兴趣。细细观察,发现母亲朝河对岸望大多在早晨和傍晚,而这个时候,对岸寺庙里的和尚总是担着水桶来河边挑水;看到挑水的那个和尚,母亲就面带红晕,隔着河流对他自言自语。儿子知道,母亲肯定和那个和尚私下里相好了。后来,儿子发现母亲常常夜里偷偷地跑出家门,趟水过河去对岸与那个和尚约会。他先是发怒,觉得那个和尚竟然色胆包天!看到母亲只身在急流中涉水的险境,又不得不为母亲的安危担忧。
儿子砍来树木,请人在河上搭了一座桥。从此,河两岸人来往方便了,大家都称赞儿子做了善事,他们不知道这是儿子为方便母亲与和尚约会而搭建的。从此,母亲与和尚约会再也不用冒险涉水了。晚上,看到母亲一个人偷偷走出家门,他仿佛看到母亲安全地过河与和尚约会;白天,看到与和尚约会后的母亲快乐地哼着小调,心里不是滋味的儿子竟也十分高兴。十多年后,母亲因病去世。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天以后,那个和尚被人杀死。官府派人来查访这起凶杀案,发现凶手竟然是那个为方便母亲过河与和尚约会而修桥的儿子。问:“你反对母亲与那个和尚私通,为什么要为她修桥?既然为她过河而修桥,为什么又要杀死和尚?”儿子回答说:“修桥尽母孝,杀僧报父仇。”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那个儿子复杂的心理不再多作考虑,却记住了那个母亲,记住了那个站在木桥边向河那边眺望的母亲,于是给那座小木桥取名望郎桥。望郎桥在风雨中朽了、垮了,人们便把那个曾经拥有望郎桥的地方叫做望郎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