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追求绿色GDP、创造生态政绩成为竹溪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绿色发展项目在这里集聚扎堆。投资3.75亿元的建材工业园、4亿元的电子产业园、8亿元的牛头山综合体开发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竹溪。
2013年5月,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大旗之后,该县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围绕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目标,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经济化、资源使用节约化、社会消费绿色化,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和省际物流集散地,努力争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排头兵。
一年多来,该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跨越赶超,如今绿色产业粗具规模,生态旅游蓄势待发,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转型升级 壮大绿色产业
绿色崛起,竹溪优势独具。
竹溪地处秦巴山腹地,是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有“绿色基因宝库”的美誉。作为全省距省城最偏远的县,其优势在山、在水,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水能,大自然恩赐的金属、非金属和珍稀植物存量极为丰富,“地下银行”蓄金储银,山上山下“金枝玉叶”,在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中居第213位。
转型发展,竹溪忍痛割爱。该县先后关停70多家小煤窑和非煤矿山,有序引导近万名从业人员改行。多方投入15亿元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6.8%,植被覆盖率达83.9%,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在全县3380种维管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贵树木80多种,其中列入《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的达52种,占全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总数的25%。
绿林涌清泉,滴滴变财源。在“固态水库”作用下,竹溪县境内197条河流水源充沛,带动水电产业突破性发展。充沛的电能,使竹溪农村7万户农民告别砍柴做饭取暖,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该县引导车间与田间联姻,绿色工业带动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支撑绿色工业发展。如今,竹溪以茶叶、核桃、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突破70万亩,以建材工业、电子产业、生物科技等为主的八大产业园粗具规模,以新型能源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和矿产建材业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日臻完善。满华科技、力莱科技、人福科技和中鑫科技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先后竣工投产,成为该县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
在特色种植基地支撑下,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湖北顺溪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成为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自营出口企业达18家。8月1日,竹溪县五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湖北 “四板市场”秦巴山竹溪绿色农业板块挂牌上市,这五家企业分别为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湖北双竹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竹溪县天翔茧丝生化有限公司、湖北顺溪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竹溪县祥瑞花炮有限公司。
规划主导 扮美生态城镇
以人为本,打造宜居竹溪。植树添绿,建设生态城镇。
去年底,竹溪县投资8000万元,对鄂陕大道地下管线、路灯、绿化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如今,道路宽阔平坦,行道绿树葱茏,竹溪县城旧貌换新颜。
突出以人为本,把尊师路、幸福东路、地母庙道路等6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纳入年度政府承诺十件实事予以重点实施,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与此同时,该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狠抓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生态集镇建设。青瓦白墙的新式民居错落有致,牡丹、芍药、金银花争奇斗艳,使蒋家堰镇更加魅力无限。千亩桂花基地生机勃勃,水车石磨景观塘点缀其间,让县河镇更加美不胜收。
这些都是竹溪县着力打造 “生态城镇示范区”的成果。
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着力提高竹溪人民的幸福指数。
“城镇建设,要做到‘不做没有规划的建设,不建设没有规划的建筑’。”竹溪县决策层思想高度统一。
按照“东拓西延、南北相连、城乡统筹、配套发展”的思路,以建设山水园林边贸县城为目标,大力推进 “一河两岸三区”建设,“一河”,即竹溪河;“两岸”,即竹溪河两岸;“三区”,即东部船形寨、小河边新城区,中部烧田坝片区,西部西关片区。
聘请重庆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大学的专家规划编制了《竹溪县城总体规划》、《竹溪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公开征集社会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论证。目前已完成了县城7.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开展了县城9.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风貌与特色、环境、城市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当前,该县正在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标准,大力实施新农村片区建设和竹溪河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切实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该县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这一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了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城联创”工作。一年多来,该县依托联创活动载体,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六小门店”、渣土运输、县城河道等10个专项整治,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投放30多辆公交车,开通5条城乡公交和4条城区公交线路,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对小产权房进行专项整治,拆除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米,县城的建设秩序逐步规范;新改建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3处、农贸市场1个,购置大型清扫车和洒水车,新增果皮箱、垃圾桶各500个,垃圾收集大箱60个,垃圾清运率达100%,实现县城垃圾日产日清;全县机关干部带头上街打扫卫生、铲除卫生死角,县城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县城园林绿化,新增园林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使县城规划建设区绿化总面积达271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庭院、生态机关建设,大力推进“户平新增十棵果树”全民植树行动,使城乡生态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已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城市道路绿化新面貌,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最佳人居环境,也使生活其中的人们更加珍爱环境。
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思路,将绿色生态和人文理念融入文明县城创建全过程,通过开展“家训格言进万家”、“道德讲堂”等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兴起,群众素质得到大提高。
如今,绿色成为竹溪城镇底色,文明成为群众自觉追求。
搭建平台 激活省际边贸
建商贸仓储,夯实省际物流根基。扬区位优势,搭建省际物流平台。
“以前,买汽车非得跑武汉到十堰;现在好了,家门口都有汽车专卖场,而且品牌齐全,价格实惠,服务到位,保养方便。”7月8日,水坪镇青年赵忠林在竹溪商贸广场购得一款满意的汽车后,感慨不已。
去年以来,该县结合区位及资源特点,着力打造省际物流集散地,切实加快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步伐。
聚集湖北、陕西等省8家生物医药企业共同注资1亿元,在该县组建湖北楚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引进秦巴山区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兴建4.5万吨农副产品地埋式冷藏库,打造一流的农副产品物流平台。
为拓展商贸空间,竹溪电子商务网成功上线,实现竹溪绿色特产网上卖。
为让鄂渝陕边贸市场更加活跃,促进其跃升为省际物流集散地,该县引进湖北大卫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集收购、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该园由三大广场组成,即商贸广场、农贸广场、物流广场。鄂渝陕国际商贸广场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主体及相关装饰工程,于去年9月底开始营业。物流园二期物流广场、农贸广场正在建设中。
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鄂渝陕三省边贸物流仓储服务产业水平,对秦巴山区茶叶交易中心、药材集散中心、魔芋加工集散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将产生重大拉动作用。
谷竹高速、水向(水坪—向坝)路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后,将有效辐射带动该县公路网络发展,竹溪将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经营环境不断优化,竹溪着力建设的省际物流集散地必将大放异彩。”该县主要领导信心十足。
绿水青山谋转型,蓄势提速促崛起。竹溪不断壮大绿色产业,做强生态城镇,激活省际物流,营造强大气场,谱写出华美新篇章。今年元至6月,该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1.6%;外贸出口852万美元,同比增长284倍。
竹溪绿色名片
●竹溪已知植物种类197科,1046属,3380种,其中有8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53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1种国家珍贵树种,其中竹溪风毛菊、竹溪排草、鞭序南星等15个植物新种为竹溪特有。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 (4500亩),珙桐群落,有全球独有的小勾儿茶、陕西羽叶报春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称为 “绿色基因宝库”、 “生物多样性大观园”。
●竹溪森林面积达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3.9%,活立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先后被授予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县”、 “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 “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
●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拥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黄连之乡”等称号,同时还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
●竹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
●竹溪有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八卦山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竹溪有 “梅子贡茶”、“竹溪黄连”、“竹溪贡米”、“龙峰茶”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有 “竹溪贡米”一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
●竹溪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嘉靖年间的“采皇木”摩崖石刻,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峰镇甘家岭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宗祠。
●竹溪“山二黄”稀有剧种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汉剧之母”;向坝原生态民歌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誉为中国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活化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溪的“竹溪贡米”、“蚕丝被”、云峰“绿茶”、“龙峰茶、箭茶”、梅子贡“绿茶、乌龙茶”等18个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名牌产品拥有量位居我市各县市区首位。
●竹溪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其中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