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古城——藏在“深闺”待人识

家乡区县: 贵州省织金县

一、藏在“深闺”的美丽古城 织金古城位于黔中腹地,地处乌江上游。东距贵阳市 157 公里,南离安顺 99 公里,北 至毕节 144 公里,海拔 1310 米,年平均气温约 14℃,年降水量约 1436 毫米,年日照达 1172 小时,无霜期约 327 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织金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文物古迹 74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 25 处,以位于古城中心的财神庙最为有名,是国内罕见的古建筑,与日本大阪天寿阁相似,不 仅有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 还具有上乘的文化品味, 堪称黔西北水西地区绝无仅有的古建奇 观。织金古城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谌志笃等均出生在这里。古城周围 青山叠翠,孤峰棋布,织金河与贯城河穿城而过,有 100 余处泉眼遍布城区,素有“百泉古 镇”之美誉。 由于贵州织金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欠发达、欠开发,导致古城犹如藏在深闺中的 妙龄女郎,孤芳自赏。 二、悉心装扮出闺门,展现风华待人识

近年来, 中共织金县委、 织金县人民政府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山水园林城市为载 体,以城镇建设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为目标,全力开展织金古城改造。 一是对新华路和沿河路进行改造:新华路是织金古城的主要街道,全长 1.2 公里,2006 年,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启动新华路的整治、建设工作,古街道改造工程于 2007 年 竣工, 现街道两侧民居复古、仿古改造工程已结束; 沿河路一期建设工程 (狗桥至新桥段): 总长约 1.7m,投资约 1850 万元,于 2008 年 6 月竣工;沿河路二期工程总长约 2 公里,投 资约 1.5 亿元,主要完成太平桥至童生桥、雨洒金桥至童生桥路段的改造;沿河路三期工程 正进行征地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目前正在开工建设。 二是进行东湖风貌及民居仿古改造:东湖又名双堰塘,是织金八景之一“双潭对镜”的所 在地,为进一步展现东湖的魅力,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共投入资金 5000 万元,对东湖东、 西片区进行道路改造、休闲广场建设和民居风貌改造,其中东片区于 2010 年全面改造完毕, 西片区的改造目前也基本竣工。在民居仿古改造中,大水沟及花圈街风貌改造总投资 2400 万元,现工程已基本完成;玉屏路改造项目总投资 818 万元,涉及民居改造 40 户。其中, 改建 17 户,外立面“穿衣戴帽”23 户,现已全部竣工。 三是对古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及恢复重建。为加大古建筑的保护盒修缮,织金县委、县人 民政府于 2011 年投入资金 150 万对破损严重的玉皇阁进行了主体维修、 添瓦、 油漆等抢险加 固工作;并投入资金 380 万元和 148 万元完成了凤西书院(文腾书院)和奎阁的恢复重建。 四是建设文化长廊,精心打造本土文化。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 投入资金 370 万元, 在沿河路一带精心打造了一条长约 1.9 公里的文 化长廊。 通过在栏杆石板上以雕刻文字和图画的形式, 全面向社会各界展示织金的社会历史、 民风民情、自然风光、特色物产等文化。 通过中共织金县委、织金县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织金古城装扮更显多姿多彩。在下一 步的工作中,中共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继续按照《织金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古城环 境整治专项规划》 开展古城改造和建设工作, 进一步围绕古城发展、 古建筑风格、 配套设施、 民居仿古改造等方面,制定集商业、旅游、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规划改造建设设计方案,结 合“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将织金古城打造以彝族文化及水西文化为主题,集居住、商贸、 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并不断加大古城的宣传力度,同时牢牢把 握古城保护方向,尊重历史格局,改善功能布局,提升环境品质,还原古城原有风貌,以国 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为目标, 创造清静且充满传统风格的居住环境, 生机勃勃的古城商 业环境和饱含历史遗韵的休闲环境, 恢复织金古城历史神韵, 将织金古城打造成为具有历史 积攒,充满地方特色,跟随时代进步的织金旅游核心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城市!

沫若希(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