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永兴镇的城镇化探寻

家乡区县: 贵州省湄潭县

     “一打鼓,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这是解放前的黔北四大名镇。时移世易。打鼓即如今的金沙县城,不但成为金沙县67万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常住人口达14万人。茅台镇在白酒产业的带动下,集镇人口已超过4万。鸭溪镇依托煤电、汽车制造、酿酒和包装产业,如今也是遵义县西部的经济强镇、商贸强镇、能源大镇,集镇人口达3.2万人。
而当初稳坐黔北名镇第二把交椅的永兴镇却未能延续名镇的兴旺和昌盛,经济社会发展不但远远落后于其他3个名镇,还不断被全省的其他乡镇赶超,其集镇常住人口目前仅1.2万人。
现在的永兴,在奋力追赶。一方面抓好生态筑巢引凤;另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茶旅,这个昔日黔北名镇正在积蓄着力量。
     厚积薄发,其实也是一种状态,让我们相信未来。
讲述
老人记忆
    家住永兴街上的八旬老人熊华斌对永兴的历史如数家珍。1934年,红军经过永兴,打土豪分田地,播下了革命火种。正是那一年,熊华斌出生。当年的婴儿如今须发皆白,一根旱烟杆不离手。
熊华斌的父亲熊结成是四川涪陵人,年轻时在黔北一带做生意,辗转于打鼓场、鸭溪、茅台一带,挣下不少家底。当他准备衣锦还乡时,遭遇土匪的打劫。几经辗转流落到永兴,重启小本经营,生意很快重兴,并在永兴娶妻安家落脚。镇党委副书记刘治晔说,永兴是一个移民集镇,很多来永兴经商的外地客商选择在此安家落户,集镇规模随之扩大。记者坐在火炉边采访熊华斌时,健谈的他从不靠近火炉。他说健谈和不怕冷都是年轻时多年的行商生涯练就的。十三四岁时,熊华斌就随着大人到凤冈县的琊川、峰岩等地收购豆腐干,走三四十公里山路,挑到永兴、湄潭卖,赚取差价,他一个人的收入比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还多。
      当时相邻好几个县的群众赶永兴场,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形成了专卖旱烟的叶子烟巷,专卖棕扇的扇子巷,专卖畜禽的牛市,卖柴、炭、米、糠、草鞋的也各有地盘,花纱行、布料行、油行、染行、钱庄琳琅满目,仅熊家对面的牛市一场就要成交200多头牛。由于聚集的人流、物流多,往往第二天还接着赶场,以致永兴每5天中有两天是集日。
    热闹的旱码头永兴不但吸引四川、江西、两湖、两广的客商兴建了商务会馆,还吸引了外国的传教士修建天主堂、耶稣堂,把永兴当作传教的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政部曾迁至永兴,军需处在真武山上的火神庙里养马,故真武山也被称为配马所。浙江大学也迁至永兴,当时的校长竺可桢力主开设私立民生中学,撒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富裕文明的永兴长期被人羡慕。
      “1953年合作化进入高潮,这生意啊就不如从前了!”熊华斌扶了扶烟斗,感慨万千。熊华斌只得改行搞建筑,足迹遍及黔北、黔东。
熊老有一儿三女,3个女儿都远嫁他乡,成为成功的商人。大女儿曾想接他回老家涪陵定居,但他已爱上了永兴、看好永兴的前途。他指着家对面的坝子即原来的牲畜交易市场说:“以后啊,我家对面会新建一个农贸市场,专卖禽蛋和辣椒。左边就是客车站,茶海大道也会从前面的路口经过。”见证过永兴的兴衰,他相信在商贸、旅游两大产业的支撑下,永兴定会重振黔北名镇雄风。
“我们只是暂时落后。”湄潭县永兴镇党委书记张永禄说,2012年全省小城镇发展大会后,省林业厅定点挂帮永兴,2013年永兴又被定为全省30个重点城镇之一,引资5.2亿元建设集镇和开发茶海旅游,“我们有信心重振永兴黔北名镇雄风”。

时光不老(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