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坐落于南昌市。1971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南昌,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现为铁道部与江西省共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重点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以交通运输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江西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育培养计划”高校以及“2011计划”省级参与高校,是南京军区招收和选拔培养后备军官(国防生)签约高校。是江西省唯一在2012—2013年度教育部公布的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华东交通大学起源于197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部分专业调入原上海铁道学院组建而成,并命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后根据需要学校迁往江西南昌独立办学。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为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开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单位。
截至2013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是“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各类建筑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3亿元;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84万余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现有17个教学学院以及一个独立设置的学院,有62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22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正副教授500余人。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曾作为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持单位获评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我省首个高校,获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主持完成国际招标项目。三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40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交流、国际招标及省部级以上项目5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00余篇,其中9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国家专利5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250余部。
人才培养分层探索。学校已经形成了从高职高专、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大胆改革国防生培养模式,积极培育高素质复合人才,首创了“三个明确三个接轨” (目标定位明确,与部队人才补充需求接轨;素质标准明确,与第一任职需要接轨;培养方案明确,与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接轨)的国防生培养模式,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总政治部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创建了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项目——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学校,探索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分类分层次培养的新模式。实践了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牵引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首创“音乐学 文秘”、“运动训练 文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首创“软件工程 应用背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双专业),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学生的竞争能力。涌现出了江西首位“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徐钢。
特色建设多位推进。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以“多维立体、全员互助”为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和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综合实训基地。以“校园110”为平台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是全省唯一一所连续10年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授予“平安单位”称号的高校。以“质量第一、科学发展”为理念的体育事业稳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曾荣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多个项目连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冠军,软式网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波兰国际软式网球锦标赛并获女子单打冠军,学生白雪成为我国首位世锦赛马拉松项目冠军。
国际交流全面开展。学校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研发、课程对接、学分转换及师生交流交换项目。
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在全国25个省(市)全部或部分专业参加一本批次招生录取,先后建立了遍及全国13个省(市)的143个校外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位居江西省高校前茅,连年获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是2013年江西省唯一跻身“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的院校,并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