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清真寺

家乡区县: 河北省泊头市

      泊头清真寺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北距沧州市4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出”南皮”口西行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2919.78平方米。

      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大殿正门两侧有楹联一副;原有明清两代皇帝、太子太保衍圣公等达官显贵的题匾18块,现仅存“清真光明”匾一块,藏于班克楼内,其他均为1982年以后所书。其中“圣旨”系康熙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北京牛街礼拜寺所颁,文革中丢失,1982年后修寺时又到北京牛街礼拜寺抄录了原文,刻制成匾;“清真光明”匾系孔子75代孙孔祥珂所书;“清真垂教”匾系清朝重臣张之洞之兄张之万所书;“清真”匾系康熙或乾隆的七皇子所书;“清真寺”匾系著名书法家陈叔亮1984年所书;“万古长青”匾系全国政协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孙轶青1992年所书;其余题匾者有:张之洞、纪晓岚、民国总统黎元洪(一说北洋军阀吴佩孚),交河县的四任知县及沧州人刘佩臣等。[1]
大殿南侧有女寺宅院一座,坐北朝南,大殿3间居中,东西两侧为水房和宿舍、大殿北侧为阿訇院,设计精巧,建筑别致,为阿訇诵经、食宿及“海立几”学习的地方,环境甚是幽雅安静。易州清真寺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别致而著称,更以教民重教爱国、团结友善而为人称颂。老阿訇马世元(1875一1949年),人称京西马三爷,为人正直,深明大义,曾于“八国联军”入侵易州地界时,将清真寺当作避难所,不分回汉,广收乡民,为人称颂时有汉族绅士朱兆丰为表谢意,曾撰刻抱柱匾悬于寺内,上书“淬来五国雄兵,叹浩劫*人,孰克拯难水火”;“幸托一方福地,乐善怀无我,同钦谊薄云天”。在两竖联之间题“洞天福地”匾文1篇;
“庚子之变,洋兵来易,其不守约束者,不免肆扰,妇孺无所逃避,幸清真寺内有隙地一方,经执事结庐覆庇,赡以糜粥,夜则支更,昼则环卫,訇余无稍懈。其尤难者,人声鼎沸,恐被知觉一墙之蔽,掌教诸君苦心劝止,甚至环拜跪泣,俾数千众保命全节,其德甚莫大焉,不仅身受者眷结图报,即局外人亦感德无极矣。丰寄居兹之,眷口亦得庇其间,故谨记其事,亦酬其德於万一云尔”。

      泊头清真寺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在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堪称是清真第一寺。1982年7月,泊头清真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泊头清真寺也是2A级景区。
泊头清真寺不仅驰名国内,且在国外伊斯兰教界亦享有一定的声誉。1935年,土耳其一中学校长麦尔稣穆曾来传教考察。解放前,清真寺还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先后建立过“贫民夜校”、“工人夜校”等党的外围组织。“文化大革命”中,该寺遭到破坏。自1982年起,国务院宗教局、省文化局及泊头市政府共拨款30多万元,对该寺进行修缮,现主要建筑已按原样修葺一新。2005年,国家将投资700多万元维修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期将历时三年。

刘佳艺(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