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状况折叠编辑本段
于都交通运输,古时以水运为主,1935年始有汽车运输。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各级公路135条,总长836.46公里,公路密度27.67/百平方公里;于都拥有各类公路里程2558.15公里,其中:国道91.45/2条(323线、319线),省道54.24公里/2条(银于线、庄黄线),省养县道93.8公里/3条(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县道377.984公里/16条,乡道528.261公里/57条,村道1505.725公里/724条,有渡口32个,公路密度8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323线、319线、省道于银线为主骨架,县道为支架,乡村道为延伸的公路运输网络。实现市至县通二级公里水泥路,21个乡镇机关所在地通水泥(油)路和388个行政村通公路及13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水泥砼(油)路面里程为605.79公里,占通车里程的25%。
2001年12月开工建设赣龙铁路58公里,于2005年4月正式通车。境内航道2条,航线总里程123公里。有大型桥梁6 座,即寒信大桥、水头大桥、红军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和新澄江大桥,总长2030.24米,2009年11月建成的渡江大桥为连接贡江两岸又一大型桥梁,将加速贡江南岸的发展与建设。中型水利枢纽工程2座,即渔翁埠水电站和下栏水库工程。
2009年通车的昆厦高速公路,使得于都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于都4小时内可到达厦门经济特区,全程高速直达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