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端午节

家乡区县: 湖北省罗田县

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生活,也使我们记忆里多了许多感动和温暖。家住凤山镇蔬菜村的66岁老人陈汉东,曾经的那些美好记忆,让他更加怀念儿时的端午节。
今天一早,陈汉东就来到后山上,去采艾叶。这是他每年在端午节必做的事情。采回艾叶,清洗,一部分晾干,插在门窗上,一部分煮水,让家里的老老小小泡上一个艾叶澡,杀菌消毒。
凤山镇蔬菜村居民陈汉东:小时候,五月初五的早上,农村(有人)很早就把艾叶挑到街上,每家送一把,回过来收钱,然后我们每家都把艾叶分成几小把,大门、后门、窗子上都插满。
这是陈汉东老人儿时对端午节的记忆,那时候,挨家挨户都插上艾叶,大街小巷,处处飘着艾叶的清香。我母亲用黄表纸写上四句吉语:“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诸虫入地府”,十字形贴出来,用于消灾。
这是陈汉东老人儿时对端午节的另一个记忆,这也让他保留了这个传统。端午节这一天,他拿出早准备好笔墨纸砚,在黄表纸上写好吉利话语,贴在墙上,以求消灾平安。上街买粽子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工作。各种口味买一点,回家老人小孩每人尝一点,才算过了端午。
陈汉东老人还为我们讲起他小时候的其他几种端午节的传统。
陈汉东:用苍术烧烟,那个时候是瓦房,比较潮湿,为了避虫蚁。还有用雄黄酒,不是喝,而是给小孩额头擦,也是为了消���。我印象特别深,现在过了几十年,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最让陈汉东老人恋恋不忘的还是儿时的小香袋。老人说,香袋起保健、防蚊虫作用,当时很流行。
陈汉东:小香袋是什么做的呢,就是五香粉,包括几种中药,碾成粉末后做的。做成12生肖,做成小老鼠,小猴子,兔子,这些非常精致的,各种各样的,我们都挂在胸前,童年的小伙伴都非常羡慕这个小香袋,所以说小香袋如今对我来说还是记忆犹新。也就是解放初,五十年代,这些小香袋特别是端午期间流行都比较广泛,只要街上有小孩,都基本上有。
说到这些回忆,老人眼中闪现着幸福与温馨。老人说,现在许多习俗都失传了,失去了节日的文化气质。
陈汉东:可以说现在就没有儿时那种端午节的一种传统的民俗浓厚(文化氛围),粽子是市场卖的,就没有各家包的那种味,我非常欣赏的儿时的香袋现在也基本没有了,我建议传统民俗文化包括端午节这些民俗习俗还是要发扬光大。

胡月(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