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旅游

家乡区县: 西安市高陵县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农村新社区的建设热潮中,相伴而生的是农耕文化的遗失与即将消失的传统村庄。如何保留农耕文明并在传承中融入旅游元素,以辐射和带动各业发展?走进通远镇古仁村堡农文化印象产业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步入位于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古仁村堡农文化印象产业园,抬眼望去,犁耧耙耱、织机纺车、石盘石碾、木轮马车……到处弥漫着关中农耕文化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沧海桑田、深厚久远的农耕文明。而其标志性建筑1000多个碌碡垒成的18米五谷丰登塔已跃至12米,400余平米展示厅主体已建成,10余极具关中特色的原木餐饮亭已完成,50米文化墙已砌成……《布局平面图》上文化展示区、耕织体验区、田园休闲区、民俗游戏区、农业观光区等五大板块,融观光、娱乐、休闲、科普与体验为一体,让人们在此不仅能深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含意,又领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记忆中的田野、曾经的家园、远古的回声……仁村村民闫国新收集的农具、马灯、门礅石、木龛等上千件老物件陈列再现,和套马车、打尜儿、滚铁环等多达数十个老游戏的原生态恢复还原,将引领人走进田园,回归自然,让每一个人、每一处景、每一时刻,深切感受到高陵场畔这种农耕文化的乐趣,感悟符合人性本真需要的生活味道!
历时近3年、耗资500余万收藏农耕器具和传统生活用具,闫国新乐此不疲:“让有手工艺的村民妇女编蒲扇、酿米酒、磨豆腐、轧香油……这些祖辈天天惋叹的传统手工作坊,会留在

“发展速度太快了!”在西安做生意的闫国新回到仁村,看到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欣喜之余却常听到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叹息:“仁村就要消亡了!”52岁的闫国新早年丧妻、前年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3000万家底早已只成了数字符号。如何使起于西周,坐拥观音寺、火神庙、瓦官庙等遗址的仁村古堡保留下来,这成了他辉煌事业起航的最初念想。闫国新跑遍关中,边看边想;回到仁村,和老伙计促膝长谈。经数月谋划,一个用10年时间、穷尽毕生积蓄,专门用来收藏农业、农村用具,重现农村生活场景,为村民留住记忆,保护好农耕文明之根的宏伟构想,刚出炉便引得众人齐声赞誉。

但也有朋友、商人们都觉得闫国新疯了。是啊,这个项目要想收回投资可谓遥遥无期。但土生土长的闫国新不计较这些,非要寻根逐梦。于是,50多户村民家家院里摆放着闫国新收来的20多架风箱等“破烂”。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支持他,100多人方圆百里替他收购“宝贝”。村长、镇长也为他办妥350亩流转土地手续,副县长王小玲积极联系加盟建设新力量……
记者看到,还没开园,许多人闻名而来,并争相出谋献策。腊八免费宴请30万高陵人,每逢双休日(万货市场)交易淘宝,“斗狗、斗鸡”等关中典型游戏,“开心农场”农耕体验,房车露营地,与县剧团惠民下乡演出合作,学生教育和实践基地等等……“还有个80多岁的老太婆从外地回高陵到我这儿,大冬天坐着三摩,冻得人脸都发紫了,手摸着尖杈,老泪纵横……”

闫国新的热忱与执着感染了一村半镇人。“大家都想留下这么一个地方。”村民黑蛋说。
“有人曾来出价2万想买我一套马车,我让人家用一台高配普桑来换,人家说我吃了碌碡。”“一个不起眼的八仙桌2000元收到手,经专家鉴定为210年前的古物并出价19万元,但我不为卖、不会卖、也不能卖,虽然都是我自己花钱甚至变卖家底收来的,但这些快要消失的东西是大伙的。” 闫国新一脸真诚地说。

采访当日,记者看到30多个当地农民工正砌门楼,响彻田野的鞭炮声,让人对高陵场畔的未来浮想联翩。记者粗略算了一笔经济账,产业园里的餐饮住宿、垂钓竞技、游戏比赛等项目,可就地转移本组50多名剩余劳力,配备的敬老院也可为几十名孤寡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不仅如此,数十个传统作坊可带动全村3000多村民,从事手工艺编织、绿色食品加工、养殖屠宰、打铁制陶、务瓜种菜等几十项传统和现代农业项目,其社会效应不可估量!

但这还只是规划的第一期。下一步闫国新还计划拿出100万元申请成立“陕西省农耕民俗文化保护协会”和“高陵县青少年农耕文化义务科普学校”,致力打造一个集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与传承为一体的农耕民俗文化科普基地。而放眼未来三期,产业园将以开发农耕文化旅游、打造关中风情古堡为目标,结合仁村改造,借助“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示范作用,建成一处宜居、宜旅、宜创业的现代农村新社区,成为留住农耕文明之根、传承并弘扬关中文化的人人神往之地!
由此追溯到远古,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人居。而今,产业在哪儿,人就会聚居在哪儿。并且,建设新村、新镇、新城,应该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传承并复兴当地特色文化,这既是正确的选择和路径,也必将成为一个区域的精神旗帜和地域名片!

阳春三月,记者欣喜地看到,扎根千年古村古镇古县沃土上的高陵文化产业梦之花,已悄然绽放!记者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努力做大做亮“高陵场畔”,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把“狗娃猪蹄、史喻干馍”等高陵特色小吃资源整合融入,将“高陵帝乡 李渊故里”、“灰堆坡露地菜”、“高茹路梨园烧烤”等景点串点连线成10公里现代农业长廊,不仅会成为高陵旅游业“弥补三产短板、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示范县亮点工程之一,还必然以产业支撑的价值作用,深度、加速推进高三路以北广大农业区的农村新社区改造!并且,在县委、县政府工农业及三产服务业鼓励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在各镇街、部门对路、电、通讯等基础配套和项目申报帮建中,随着工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新社区建设良性改造,农耕民俗文化张力的彰显与合力共振,闫国新的产业园有望成为继江苏桠溪镇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国际慢城”,而建成产业支撑有力、人口聚集适度、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不千篇一律高楼大厦的32个农村新社区之梦想,8年内也将完成,继而打造一个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现代城市新区的辉煌愿景与终极目标也定会实现!

 

刘琛(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