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顾名思义。就是用花装饰点缀的桥。这种解释用于古时的花桥或许正确。不过,花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鲜花装点桥了。今天花桥,与其说是花桥,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民间艺术展馆更为恰当。它构成包含了雕塑艺术、盆景工艺、灯光效果、诗书情画意和古牌楼建筑艺术风格等等。吴川花桥是广东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夜色,游人倾城而出,拥向花桥。花桥是由吴川市梅录镇上隔海村群众装饰的。他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点缀得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桥头龙飞凤舞,逼真动人,即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春宵一刻值千金。元宵佳节,又是一个吴川人狂欢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正月十五晚行花桥,买支白花生个仔。”这个吴川人民的风俗习惯来由已久。而今,不仅仅是吴川人游花桥、赏花灯,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赶来吴川一睹风情,更有不少外宾亦慕名而来,这给粤西古镇――梅录增色不少。远远望去,花桥犹似一条火龙腾出水面,横跨梅江,气势磅礴,无比壮观。走近花桥,桥的两侧,鲜花争妍斗丽,诗书画高悬,彩灯交辉,倒映水中,任人欣赏,随人联想。花桥与泥塑、飘色,被誉为梅录元宵“三绝”,多次被广东电视台摄入荧屏,响誉中内外。
花桥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传统的花桥,都是位于吴川市梅录镇的上隔海桥。由于地形位置上的限制,旧城区的窄街小巷,容不下潮涌般的人流。人们要行花桥,往往要排成一公里多的长队伍等候,人潮拥挤,给游客及管理人员都带来不便。今年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去年又是吴川人民大丰收的一年。吴川人民的热情十分高涨,吴川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因此,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搞得隆重。为减轻人流拥挤的压力,便于疏通管理,今年市政府在江心岛大桥上搭起了新的花桥,把游花桥与江心岛乐园溶为一休。人们游过花桥,便可到江心岛乐园去玩个痛快,尝遍吴川风味小食。
传统风俗习惯要被改变,把花桥由梅江搬到鉴江上来,隔海村的群众可不同意啊。于是,隔海村群众决定自己筹集资金,在传统花桥的旧址(上隔海桥)上搭起了传统的花桥,准备与江心岛的新花桥一争辉煌。因此,今年的游客可以观赏到两条不同特色的花桥。江心岛乐园的新花桥具有新时代的风格。江心岛花桥桥宽10米,长200多米,桥头大牌楼悬挂两个1.8米大灯笼上的“花桥”两字十分抢眼,两支激光彩灯,耀眼缤纷,桥上悬吊着灯笼、彩旗、彩带、气球、字画,处处衬托出节日喜庆热烈的气氛。桥头上“花枝招展迎新纪,桥路宽舒向小康”、“恍惚嫦娥临月殿,优游士女步花桥”反映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隔海的花桥则保持着传统的风格特色,古色古香,传奇故事色彩缤纷,诱人思绪。两桥争相辉映,游人大饱眼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