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余庆县关兴镇举办了民间乐器演奏活动,20多支乐队和100多名乐器爱好者登台演奏,展现了他们对民间乐器的熟练技艺和对民间文化永无止境的追求,浓浓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多年来,余庆县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每年将30%的‘四在农家’创建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和文体协会的扶持和培养,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个协会每年发入1万元的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激发文艺队伍的创作和表演激情,促进民间民俗文化常态化、制度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再芬介绍。
为扶持壮大农村文化队伍,该县10个乡镇文化站均配备了3名以上的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发展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民间文艺队伍,繁荣民间民俗文化。目前,全县共组建各类文化社团组织102个,有一定规模、活动常态化的社团34个,吸引了10多万群众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了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人才活动体系,县、乡镇、村组层层组建文艺队伍,县级通过招考的形式,成立了30多人的“四在农家”艺术团,各乡镇均组建了2支以上的民间艺术团,各村或“四在农家”创建上则组建了1支以上的农村文体协会。县级文化部门成立了8个协会,负责各文艺团体的管理和培训,对民间文艺爱好者进行系统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骨干。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才能增强旅游吸引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旅游文化活县”的发展战略,科学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传播作用、形象功能,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文化旅游共同发展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文化含量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促进了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据悉,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129.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24.2%。其中,飞龙湖景区接待人数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成功申报飞龙寨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余庆县结合“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创新推出“旅居农家”创建模式,按照住宅、旅游、养老养生和生态等标准,规范建设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民居客旅、主客共享”的新型村寨旅游目的地,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由政治品牌向经济品牌转化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仅敖溪中坝旅居农家示范点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了8000元。
截止目前,在“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中,获贵州赛区流行唱法优秀奖,遵义赛区2银1铜和团体二等奖,选送泥塑作品获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银奖,民间艺人黄泽富获“贵州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青年歌手王万成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金奖;余庆获全市曲艺大赛团体一等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