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

家乡区县: 贵州省思南县

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位于思南县瓮溪镇老店子村西。清咸丰十一年(1861)春,号军建大本营于荆竹园,择险要处筑碉卡、围墙、战壕、营垒,于平坦处建房屋、粮仓、马场及作坊。驻此8年。在老教主刘义顺指挥下,攻打铜仁、思南、印江、德江、江口、凤冈、湄潭、绥阳等城池6从而推动乌江中下游农民起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同治七年(1868)春,楚军统领席宝田兵分两路,用洋枪洋炮“排列施放”,攻陷荆竹园,焚毁“营垒20余座,茅房瓦房2万余间”。遗址内今存四大卡门、几处壕沟和谷米灰烬、刀、矛、陶钵、瓷碗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荆竹园座落于思南县城西南55公里,海拔950米,突起于群山之中。荆竹园四周山势陡峭,陡崖绝壁,中部低洼,呈椭圆状,整座山形如一艘在大海中前进的巨轮。作为军事要地,易守难攻。清咸同年间,白号军曾与清军在此进行过8年的血战,留下相当多古战场的遗址。1982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清咸同年间,白号军在思南起义成功之后,于岑头盖建立农民政权。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四月十二日,岑头盖派号军一举攻下荆竹园,并以此建成号军的根据地,驻军1.2万多人,建营房2000余间,建堡垒20多座。在长达8年的时间,先后击退数十支前来侵犯的清兵。并支援主力军纵横驰骋半个贵州,沉重地打击了清廷的封建统治。清廷多次派兵攻打荆竹园,均遭失败后,又增派席宝田领着配有洋枪洋炮的万余湘军,并与滇川黔军配合多方向荆竹园进攻。席宝田与李元度会合后,先用洋枪洋炮开路,攻破了荆竹园后,1.2万多号除2000多人突围外,其余9000多人都是与清兵展开肉搏而阵亡的。很多身负重伤的号军临死不屈,跳崖就义。号军守将肖桂盛、李兴德手持大刀左冲右杀,杀死数十名清军后死于阵前。

  荆竹园失守后,2000多间兵营和粮食武器库被清兵烧尽。而今,山上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壕沟、营垒遗址仍存,当时号军用的碓磨生活用具,战斗武器和被烧毁的粮食糊团常在地里挖出。

w3tq(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