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毛龙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
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龙节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石阡的仡佬毛龙节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信仰民俗活动,活动时段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龙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据传,古代,仡佬毛龙的传承主要是自发传承与自然传承。所谓自发传承即指年青人主动学习仡佬毛龙的扎艺、玩技、"龙句子"及毛龙的传说故事、乐器伴奏等。所谓自然传承即指仡佬毛龙的传承无任何拜师、出师等仪式,乃是作为一种全民信仰自然传承,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据收集的资料,从清代始,仡佬毛龙活动中有关"开财门"、敬香等"龙句子"渐次出现汉文字书面记录的传承,现收集有抄本3本,为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辅助形式。
仡佬毛龙节主要用的是打击乐器,各种套打曲牌在相应的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乐器主要有:
马锣,铜制体鸣乐器,圆盘型,直径在16cm左右,大小不等,音色尖细、清脆。
钹(一般用两副),铜制体鸣乐器,圆盘型,直径在35-40cm之间,音色比较低沉、厚重。鼓,木桶状,两端蒙制羊皮或牛皮,为膜鸣乐器,直径一般在30cm左右,高度在18cm左右,是灵魂乐器,起着指挥作用。
2、筋竹、斑竹、阳山竹、皮纸、颜料、篾刀、剪纸刀等。
3、跟随毛龙的公母狗龙用的"响铃"为铜制品。
4、支撑龙宝的"宝钗",为铁制品,制作时有特殊的要求并要举行相关仪式。
5、民间"毛龙"口传信仰体系:包括民间仪式秘诀、"龙句子"等抄本,以及统传在民间艺人中间有关传统故事、唱词、杂技等口传资料。
6、涉及"毛龙"相关仪式场所和表演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