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天主堂始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原属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区,1932年改属德国圣心教区。教堂规模较大,有中西合壁、砖木结构楼房10余幢,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7485平方米。现存旧址三处: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及司令部旧址(南楼)、石阡会议旧址(南北楼之间的经堂)、贺龙等领导人住址(北楼)。1977年,石阡县文化馆在此开辟了“红军文物陈列室”;1981年9月,石阡县人民政府将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天主堂由经堂、南楼、北楼等主要建筑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红军长征时进抵石阡时德国传教士逃往邻县思南(今普耳)。其长期居住的南楼成了红军政治部的临时驻地。红军宣传员针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写了不少标语,画了一些漫画。红军撤离石阡北上抗日后,德国传教士叫人把标语、漫画铲掉。人们用厚纸把标语、漫画蒙上,然后再刷白灰,巧妙地把标语、漫画保存下来。些标语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收回华北失地!、打倒帝国主义!、活捉羊(洋)人!、活捉薛岳!、没收天主教的财产分给贫民!中华苏维埃万岁!漫画画的是德国神甫的狼狈像,旁边写有我们打倒帝国主义字样。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在石阡县城天主教堂,今县人民政府招待所。1936年1月,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央指示和遵义会议精神,兵分三路向石阡进行战略转移。入城后,总指挥部及军团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属机关分别驻天主堂南楼等处,贺龙等领导人住北楼。红军军政负责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在此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军事行动,使这里成为红军首脑机关的重要处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