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旗历史沿革

家乡区县: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太仆寺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存。“太仆”为春秋战国时官司名,属九卿之一,职司马政。北齐始立“寺”,设职称“太仆寺卿”,以后历朝承袭,直至清季。   有史以来,中原逐鹿,边战频仍。而太仆寺旗地处荒服,开发较晚。宋、辽、金三朝并立期,太仆寺旗先后为辽、金境地。大定年间,金为防御蒙古,从东北莫力达瓦经索伦、古桓州、沿阴山山脉修筑了绵延数千里的金界壕。现太仆寺旗境内留金界壕遗址百余里。1125年(金天会元年),在太仆寺旗设州,名昌州。1670年(康熙九年),在张家口北设太仆寺左右两翼牧厂。太仆寺左翼牧厂,在今贡宝拉格苏木五旗敖包附近,属太仆寺衙门专供皇室御用军马,肉食和祭祀用品,是察哈尔十二旗群之一。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廷从察哈尔左翼四旗即:正蓝、镶白、正白、镶黄中抽调牧丁于喀喇尼墩井(在今贡宝拉格苏木五旗敖包附近)建立太仆寺左翼牧群,隶太仆寺衙门,专供应御用军马和膳食,祭祀品。这里水草丰美,平畴宜牧。据载,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太仆寺两翼牧群即有骒马160群,骟马16群,计约43万余匹。

   中华民国初年,太仆寺两翼牧场属察哈尔都统兼管。民国四的(公元1915年),设察哈尔垦务总局,民国七年于玛拉盖庙成立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内地农民(以河北、山西居多)大量涌入,垦务渐兴。不久于左翼牧场镶黄旗境内国禅寺基地挖掘石碑一方,上有“元致和元年”及“兴和路宝昌州”等字,经奏请察哈尔垦务总局批准,将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改称“宝昌”招垦设治局,继而开始选择局址,经多方勘察,确认大深沟中段西北山角呈龙尾形,有吉祥、腾达之兆,遂将局址定于大深沟即现在宝昌镇。

   民国十年年(公元1925年),改宝昌镇设治局为宝昌县。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五月,于大深沟筑城,九月竣工,名曰宝昌镇。城呈方形,墙系土质,高1.4丈,宽0.7丈,城内面积1179.6亩。开东、西、南三门。东曰昌平,西曰昌乐,南为昌化。

  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进侵察哈尔,6月4日,宝昌沦陷。1936年初,日寇为伪察哈尔盟公署将宝昌、沽源二县合并成立宝源县,驻地宝昌。同年,又将太仆寺左翼牧场改称为太仆寺左旗,驻地由五旗敖包迁至炮台营子。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此后,国民党占领了宝源县和太仆寺左旗,1948年12月宝源县与太仆寺左旗全部解放。

  1950年7月27日,察哈尔省与内蒙古人民政府重新勘定区界,将宝源县再进行分设宝昌、沽源二县。宝昌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

  1956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宝昌县,除原一区(哈叭嘎),二区(龙王庙)分属正兰旗和正镶白旗外,其余5个区与太仆寺左旗合并,称太仆寺旗。旗委驻地宝昌镇。

  1958年9月,察哈尔盟与锡林郭勒盟合并,称锡林郭勒盟,原察哈尔盟委从宝昌迁出至锡林浩特,太仆寺旗随之隶属于锡林郭勒盟至今。

安一凡(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