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大师---廖平

家乡区县: 四川省井研县

廖平(1852—1932年),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这些名号的更改,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经学的变化过程。

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其父曾为地主放牧牛羊,佣工度日,后靠卖茶水为生。廖平自小就参加劳动。一次为茶客沏茶,水污客人衣服,受到呵责,遂感羞耻,颇思自立。他欲读书识字,但家中负担不起学费,于是从河沟捉鱼送给私塾先生为整,并告以自己的求学愿望。先生认为孺子可教,遂得以从师就读。廖平自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昼夜勤苦攻,读,曾夜立于庙中神灯下读书。成年后,仍勤学不倦。经过潜心钻研,学业猛进,终于自立成才。

同治十M年(1873年).张之洞简放四川学政。次年举行院试,张之洞对廖平很为赏识,录取为第一,补县学生(即秀才)。光绪二年(1876年),廖平再应科试,正场题“狂”宇,廖平以“用犬”之义解释<论语> “狂涓”之文,以优等食凛蜞,调成都尊经书院肄业深造。廖平早年在家乡接受的是来学那一套,受到张之洞奖掖尤其是进入尊经书院后,师人张之洞.

光绪二年(1876年)由官方供奉,进入成都尊纪院深造,钻研<春秋>经学。光绪五年中举,光绪七年注《春秋谷梁传》,次年成<谷梁集解纠谬>2卷和《公羊何氏角诂十论》。其说多为前人未发之论。光绪十五年中进土,钦点湖北某县知事,以母年老请改教职,任龙安府(治今平武县)教谕。后历署射洪县训导,绥定府(治今达县)教授、尊经书院襄校和嘉定九峰书院、资州艺风书院、安岳凤山书院院长,四川国学学校校长等职,为公认的晚清著名经学大师。

在1898年,廖平与宋育仁、杨道南、吴之英等人在成都创办<蜀学报> ,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鼓吹“破约保路”。四川军政府成立,受聘任枢密院院长,后长四川国学院及任成都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授课之余仍以治经为终生事业。他一生坎坷,屡遭诬低、夹击,甚至革职查办,先后历经八次打击,但他总是以换而不舍的精神,潜心著述,从不停笔。他一生著述近一百四十部,除经学著作外,兼及医术、堪舆,撰有<四益馆经学丛书> ,后又增益为《六译馆丛书》。1932年,为联系出版他的著作,拟亲赴成都,不料走到乐山,忽发大病,随行的儿子廖成励等,马上将他抬回井研,未及抵家,半途卒于河坎场,享年八十一岁。

廖平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娴墨(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