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化形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弦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等。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
改革开放以来,西宁的群众文化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各种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及季节性群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已形成规模和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覆盖面。每逢春节、集会、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火、“花儿”、藏戏、龙鼓舞、轮子秋、萨格尔演唱、卓依、郭庄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随处可见。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工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要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些山歌,歌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的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