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李宗仁

家乡区县: 襄阳市老河口市

 滨临汉水老河口是鄂西北的一座小城市。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在这座城市指挥抗战达6年之久。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作为西进四川必经之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他统率的战区部队,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局面中,于1939年3月经襄樊抵达老河口。由于李宗仁向来不讲排场,长官司令部就在近郊胡家营的北端买了一套十分普通的旧式四合院,作为李宗仁办公的地方和寝室。另在四合院一周搭了一圈草房,作为机要室、秘书室、值班室和侍从室。而在司令部的周围,全是胡家营乡民种的菜地,只有一条田埂式的小路通往外面的大路。

李宗仁来到老河口后,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以利抗战,以计谋将王正心及其一伙土匪头子铲除,随后又将民怨甚大的地头蛇刘胡子除掉。百姓得知无不拍手称快。随后,李宗仁任命刚直不阿的苏新民任警备司令,在老河口市禁烟、禁赌,整顿军纪,使得连当时在鄂西北及豫南一带有名的青帮头子兰震甲都不得不收敛其赌迹。此外,每逢日机空袭时,李宗仁还命令警备营在大街小巷巡逻,遇有趁机偷抢者,立即就地正法。由于措施严谨,老河口的社会治安一时期明显好转。

1939年秋到1944年冬,日军为了入川,频繁地向第五战区进攻,妄图扫清武汉外围的随、枣一带守军,直入宜昌,进而进攻重庆。期间,日军直接针对第五战区的兵力曾达11个师团二十余万日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进攻,李宗仁在老河口沉着应战指挥第五战区十几万官兵英勇反击,成功地指挥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襄东会战、鄂东战斗、豫南鄂北会战、皖东扫荡、大别山战斗。还两次策应长沙。日军始终未能向前推进,从而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抗日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据统计,李宗仁在老河口期间,大的战役有十次之多,小的战斗从来没有间断过,计打退了日军100多次进攻,歼敌近10万余众,彻底打破了日寇进攻重庆攻占大西北的梦想。以豫南会战为例,共歼敌一万余名,俘虏20余名,击落飞机六架,收缴战车二百余辆及其军用物资,是第五战区在老河口期间打得最漂亮、最成功的一次战役。

自李宗仁移师鄂西北重镇老河口后,率第五战区官兵活跃在鄂、豫、皖地区,破袭平汉铁路,钳制武汉三镇,屏蔽川陕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保卫了豫南鄂北大片国土,粉碎了日军巩固华中、图霸西北的阴谋。有一次,日军进攻河南南阳,其中一股敌人骑兵侵犯到离老河口仅五十里的孟楼,许多部下都劝李宗仁搬到河西山中,李宗仁却临危不惧,仍沉着指挥部下御敌,终于将日军击退。

李宗仁在老河口六年,日军始终未能攻进老河口。直至一九四五年初,蒋介石调李宗仁为汉口行营主任后,由刘峙接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为止。1945年2月27日,是李宗仁离开老河口前往汉中赴任的日子。李宗仁离开老河口时,民众夹道簇拥相送,鞭炮声由司令部门前鸣响数里直至汉江河边。李宗仁下车步行与送行者依依惜别。李宗仁将军离开老河口仅一个月余,日寇就占领了老河口。

李宗仁在老河口抗战的烽火岁月,还不如遗力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由他亲自组织发起筹款创办了德邻小学、四维小学,还自任“德龄小学”的名誉校长。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还在老河口创办了“平民医院”,这些重教爱民事业得到了老河口民众高度赞扬和爱戴。此外,还修建了中山公园、中山亭、中山堂、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李宗仁、白崇禧曾为此多处题词、题诗、题字纪念。

更为可贵的是,李宗仁为培养抗战的指挥员,特地在老河口城郊杨林铺开办了“战区高级作战人员培训班”即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委派知名民主人士孟宪章为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筹备主任,分别在襄阳、光化、郧阳设立招生机构,招生对象以志愿献身抗战事业知识青年。并对全战区营级以上军官分批调训,李宗仁任班主任,集团军司令和副总司令任副主任。李宗仁经常到学校亲自讲课,给作战训练班的学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共培养学员1000名。

此外,还创建黄埔军校第八分校。第八分校是在干训团的基础上扩大建立起来的,其校址在草店周府庵(今属丹江口市武当山街办),徐祖贻中将主任任教育长,原学生大队扩充为学生总队,下辖三个大队。从1940年5月5日开学至1945年春停办共培训了五千余名军事干部。

李宗仁在老河口6年,他的遗迹遍布老河口。由于李宗仁离开老河口后,前院和后院被日寇炸毁,到1996年底才全貌落架恢复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李宗仁旧居,并在第五战区司令部门前立“李上将军德邻公驻节之地”的雕刻石碑,并修建了碑廊等附属设施,辟为纪念馆。

左左(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