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宫城式建筑风格的南市食品街和南市旅馆街,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在月明风清之际,人们身临美味四溢的食品街,把酒飞觞,对月轻吟,尽情体味中国食文化的内涵,会油然而生陶醉之情;倘再下榻毗邻的旅馆街,明月临窗的房间,既舒适又惬意,定会兴犹未尽,留下美好回忆。天津人给它们起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双城醉月”。
旅游指南 折叠
双城醉月指南市食品街、旅馆街的津沽小吃,它位于天津老市区,有100多家店堂, 汇集全国各地著名风味佳肴。其中津门小吃“三绝”、天津特产数八珍 、沽上饮馔习俗 、贴饽饽熬小鱼、锅巴菜、杨村糕干 、油炸蚂蚱、龙嘴大铜壶“茶汤”、赛珍珠的小站稻。
津门小吃“三绝”——外地到天津的客人,都要品尝一下天津小吃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天津人更以这些食品为美食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这"三绝"便成了天津特产,凝结了天津人的深情。
包子为什么取名"狗不理"这样奇怪的名字呢?原来这名儿有一段来历。
110年前清朝光绪年间,武靖县杨村镇一个名叫高贵友的13岁男孩,到天津侯家后一家馒头、蒸饼铺当学徒。他的小
名叫"狗不理"。当时旧俗以为叫这类小名可以长寿,人们便都称呼他的小名。时间一久,这小名比"高贵"的 大名还响。狗不理四年期满出师后,也租间门脸,搭两伙计,开了个"聚德号"包子铺。他的包子怎么就出了名呢?一是,选料严格,肥瘦搭配,而且四季搭配不同,配料用秤定量,一斤馅里要放一两五钱香油,一两葱末,四两鲜姜,加入定量的骨头汤或鸡汤.再进行精心制作,从制水馅、揉面、揪剂子、擀皮、打馅到掐包、摆包子、上大灶蒸,八道工序环环相扣。蒸出的包子精致美观,鲜香可口,肥而不腻,人们越吃越爱吃。二是,当时漕运繁忙,南来北往的船工、车夫,见这包子吃着方便,饭菜合一,经济实惠,便都来买。人们都叫它"狗不理"包子,人名便代替了店名"聚德号"。传说当时直隶总督秦世凯进京想给皇上进献贡品。献什么呢?东西太贵重,显得为官不廉;太轻了,又怕皇上怪罪,他便带着天津"狗不理"包子献给慈禧太后.谁知太后吃了,很是高兴。一时"西太后爱吃狗不理包子"的传说轰动京津一带,"狗不理"包子更加闻名。
现在狗不理包子铺在天津有南市食品街等三家分店。总店在靠滨江道不远的山东路上。每天开门之前,顾客早已排成长队等候门外。店门一开,人流涌进,楼下楼上,座无虚市。有的是本市人合家团聚,更多的是外地人慕名品尝。狗不理包子现已名闻中外。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都愿光顾品尝。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驻华联络处工作时,曾携夫人亲自驱车来津品尝狗不理包子。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曾亲自把狗不理包子带回日本去。天津狗不理包子除在北 京、杭州、桂林、哈尔滨等十多个城市开设联营分店外,在日本东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已开设分店。"狗不理"包子已经带着天津风味走向世界。
天津"耳朵眼"炸糕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在热闹的天津北门外大街狭长的"耳朵眼"胡同旁,开了一家"刘记"炸糕店。水磨黄米发酵面团作炸糕皮,煮红小豆加红糖作馅,用生芝麻香油文火炸透捞出来,炸糕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里糯粘,豆馅黑细香甜,别具风味,在津门独树一帜,被人们风趣地呼为"耳朵眼"炸糕。
这炸糕不仅好吃,还有天津的民俗心理象征意义。每年过节,人们借"糕"字的谐音,取步步登高之意,争相购买,因此日销数百斤。现在,耳朵眼炸糕店扩大,日产量增加到1800斤。每天顾客排成长队购买。不少外宾也来店吃炸糕,有的还买几袋带回国去全家品尝。
天津"十八街"桂发祥什锦夹馅麻花,也是远近闻名的天津小吃。它的创 始人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俩,十几岁从河北大城县来到天津一家麻花店学徒.后来兄弟俩琢磨出新花样夹馅麻花,新在大沽南路十八街各开一间门脸的麻花店,1956年又合开"桂发祥"麻花店。
桂发祥麻花成了天津的名特产品,每天早晨,店前熙熙攘攘,顾客排成长队等着7点开门买麻花,不到9点货已售完没买到的顾客只好怏怏离去,等第二天再买。桂发祥麻花怎么这么俏,原是选料和制作方法特殊。他们先用热油和面,撒上桂花、闽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红丝等,制成酥馅面,搓成 酥馅条;用糖汁和面后,搓成白条;把一部分白条蘸上芝订,便成麻条。再把酥馅条、白条、麻条合股拧,对折再拧,然后用花生油文火炸透,成金黄色出锅,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和瓜条等,这才成为"十八街"什锦夹馅麻共这种麻花不仅酥脆香甜,而且能存放几个月也不绵软。
"十八街"桂发祥麻花早已名扬中外。国内国外来津客人,不仅自己先尝, 还要买几盒带给家人,馈赠亲友。一个日本人在30多年前曾在天津南楼一带吃过桂发祥麻花。30年后又叫他的儿子在天津想办法买"十八街"桂发祥麻花带回日本,再享口福。在天津外语学院任教的澳大利亚专家、日本专家在临回国时,都要带走几斤麻花,好回国后与家人一块品尝。柬埔寨西哈奴克亲王来津时,送给他"十八街"桂发祥2斤重一个的大麻花,他赞不绝口。1981年天津与香港客机通航后,每月运去"十八街"桂发祥麻花近千斤。货到香港,港澳同胞及国外人士就抢购一空。
在外地能够吃上天津小吃"三绝",当然是一快事。但是,到了天津,身临其境,品尝这三样美食,肯定感受不同,别有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