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玉的简要介绍

          岫玉的简要介绍

    岫玉是岫岩玉的简称。岫岩最闻名的特产当属岫玉。我来介绍一下岫玉的特征。

    在化学成分方面,由于岫岩玉中不同玉种的矿物组成及其共生组合的不同,因而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的差别(表12-30,据辽宁省地质矿产局七队):蛇纹石玉相对富镁、富硅、贫铝。透闪石相对富硅、富钙、贫镁,绿泥石玉则相对贫镁、贫硅、富铝。蛇纹石由于与之共生的脉石矿的不同,因而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质纯的蛇纹石玉的化学成分常接近蛇纹石矿物各种组分的理论含量,而共生有较多脉石矿物的质地较差的蛇纹石玉各种组分的含量则变化较大。如果富含硅酸盐矿物,则SiO 2 、Ca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例如,含透闪石的透闪石蛇纹石玉含SiO 2 56.8%,MgO 24.36%,Cao 12.70%,Al 2 O 3 0.51%,H 2 O 1.20%,等等。研究表明,以上蛇纹石玉、透闪石玉、绿泥石玉的化学成分分别与叶蛇纹石、透闪石、叶绿泥石的单矿物理论组成分含量接近,特别是透明度好的蛇纹石玉则更接近叶蛇纹石的理论含量值。至于岫岩玉中的微量远素,蛇纹石玉以近矿的蛇纹岩、菱镁岩含硼高(10~20倍)为特点。在其他可以检出的微量元素中,明显大于克拉克值的有砷、锑、镉、锗、银、锌,其含量与近矿围岩相近。总的变化趋势是,硼、铬、铜、锌的含量从矿体向围岩逐渐降低,其中明显地小于克拉值的是铬少三倍,镍少1倍,钴少1倍。

(一)蛇纹石质玉(岫玉、花玉等)性质:硬度:4.5~5.5度密度:2.61克/立方厘米耐火度:1500~1600度颜色:绿、黄、白、红、黑等成分:氧化镁(MgO)42.1%二氧化硅(SiO2)43.8%氧化钙(CaO)0.15%结晶水(H2O)11.7%三氧化二铁(Fe2O3)0.64%

(二)透闪石质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性质:硬度:6.36~6.46度密度:2.91~3.1克/立方厘米折射率:1.60~1.62颜色:黄白、绿、青、黑、糖色成分:二氧化硅(SiO2)61.28%氧化镁(MgO)24.25%氧化钙(CaO)11.56%氧化铁(FeO)0.39%三氧化二铝(Al2O3)0.86%氧化钠(Na2O)0.16%

(三)蛇纹石质玉和透闪石质玉的混合体(甲翠)性质:硬度:4.91~5.83度密度:2.66克/立方厘米颜色:白绿相间成分绿色成分:二氧化硅(SiO2)42.38%氧化镁(MgO)43.60%氧化铁(FeO)2.16%三氧化二铝(Al2O3)0.18%白色成分:氧化镁(MgO)27.42%二氧化硅(SiO2)56.89%氧化钙(CaO)13.22%氧化铁(FeO)0.37%

  据考古发现,岫岩地区在距今 1 ~ 2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 年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的岫玉古玉器,辽宁建平县出土的“ 玉猪龙” ,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 玉钩龙” ,原始社会“ 勾云形器” 均以岫玉为代表。历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丰富,夏商周时期的“ 鸟兽纹玉觥” 、“ 玉跪人” ,战国时期的“ 兽形玉” ,秦汉时期的“ 玉辟邪” ,东晋时期的“ 龙头龟钮玉印” ,南北朝时期的“ 兽形玉镇” ,唐宋时期的“ 兽首形玉杯” ,元代的“ 玉贯耳盖瓶” ,明代的“ 龙头玉杯” ,清朝的“ 哪吒玉仙” 。1968 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2498 片岫玉“ 金缕玉衣” ,北京博物院珍藏的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岫玉玉器“ 碧玉螭佩” 、“ 青玉鸟兽纹柄形器” 。江苏、浙江一带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700 余件玉器,相传清朝皇太极刻有“ 皇帝奉天之玉” 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刻有“ 国朝传宝记” 的玉玺,都是用岫玉雕制而成。

   岫玉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化学成分上均属于上乘。但是岫玉还分为许多种类,在此我过多赘述,但是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一一叙述!

 

    

xiao87722(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