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长约六七寸的竹管,竹管小指搬粗细,六孔,形似笛子,竖吹。吹奏时,靠吐出的气流“拨动”竹管顶端的弹片,从而形成高低不同的乐音,这种乐器,叫做“姊妹箫”。姊妹箫为布依族、苗族吹口气鸣乐器,布依语称乌里乌鲁,苗语称占得息、力布 、咪咪,汉语称姊妹箫。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安顺等地区的兴义、惠水 、平塘、荔波、平坝、清镇、贵定、龙里和花溪等地,是一种直吹式乐器,由一对组成。
“姊妹箫”有一个传说,“以前,寨里有一对兄弟,由于父母过世早,哥俩就靠上山打柴相依为命。成年后,他们喜欢上了邻寨的一家两姐妹。但因为家境贫寒,买不上聘礼上门提亲。为排解心里的相思之苦,哥俩就在竹林里削下竹管,烙上孔后练习吹奏。久而久之,竟‘练’出了一曲曲缠绵、动听的乐曲。两姐妹从哥俩吹奏的乐音中,听出了绵绵的情义,也由此对他们产生了绵绵的爱意。最后,在族长的主持下,哥弟俩把姐妹俩娶进了家门。
为他们‘作媒’的竹管,也有了动听的名字——‘姊妹箫’!”
还有一个传说,则是相传在贵州南盘江北岸,古时候住着一户布依人家,他们家有七个聪颖、俏丽的姑娘,从小 就酷爱纺织、刺绣。有一年秋天,七姊妹在竹楼上纺纱织布,架在楼上的七根晾纱新竹竿散 发出阵阵清香,天天引来一群群蜜蜂。有一天,一根竹竿被黄蜂螫了一个小孔之后,一连七 天, 每根晾纱的水竹都被螫了一个小孔。七姊妹正在烦闷之中,忽然吹来一阵秋风,七根水竹发 出悠扬的“乌里乌鲁”乐声。第二天,七姊妹上山砍来一截水竹,大姐学着黄蜂先用锭轴在 竹管上钻了一个小孔,六个妹妹也各钻一孔,做成了一支七孔箫,用它吹出动听的音乐,给 布依族带来了欢乐。后来人们称七姊妹做的乐器为乌里乌鲁,并世代相延,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