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黄世武与陕、甘、川游击总队

家乡区县: 甘肃省康县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黄世武领导的陕甘川游击总队,是一支人民军队,它虽然从成立到解散不足一月时间,却像一把锐利的匕首,紧握在革命战士的手中,使敌人胆战心惊;它又像启明星,冲破黑暗,给苦难深重的康县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黄世武(1923年一1970年),今成县黄陈乡(原属康县)人.曾在河西中学、武威中学和兰州大学法律系读书。在学校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多次革命斗争中,他勇敢机智、敢做敢为,1948年秋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6月,黄世武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家乡康县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迎接陇南解放。他秘密与国民党一一九军二四四师三八三团二营四连军需上士张瑞各接触,把自家土地变卖的150块银元交给张瑞价作活动经费。8月7日晚7时,张瑞鲁在西和领导起义。8月8口,率起义军36人到达黄世武的老家黄陈。这天晚上,由黄世武主持召开了会议,讨论成立了“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总指挥位空,留给党组织委派专人担任;确定黄世武为副总指挥;张瑞鲁、刘德元等五人为参谋部参谋;陈思齐负责后勤。游击队编为四O一、四O二、四O三、四O四4个小分队,在康县开展革命斗争。
“总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加强对全体指战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律教育,使其提高了政治觉悟,加强了组织纪律,指战员们一致表示要积极战斗,迎接陇南解放。
9日,游击队开到马连山堡子安营。10日晚,成、康两县自卫队200余人分两路向马连山逼近。康县自卫队因此前受地下党影响,采取“鸣枪交差”的战略,未靠近马连山,而成县自卫队和将利乡的乡丁,却企图把刚刚建立的游击队消灭在摇篮之中。
当晚9时许,敌我双方在马连山堡子下方的石窑湾交火。游击队武器精良,英勇善战,自卫队是乌合之众,没见过打仗。游击队员王满天、李俊南端起机枪猛烈扫射,吓得自卫队员一个个抱头逃窜。
马连山之战,虽然时间短,规模小,但游击队的声威很快传遍全县。后来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投奔游击队,游击队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人。
游击队战败成县自卫队之后,敌人惊恐万状。当夜,国民党三三八师一名少校团副和康县参议会参议长李达观等七人与游击队参谋张瑞鲁在老泉山进行谈判。因敌方意在收编瓦解游击队,谈判无果。为了更有利地开展活动,游击队总部决定向对对山转移。
游击队上对对山之后,一边发动群众抗丁抗税,一边主动出击,先后捣毁敌人10多个盘查哨和一个乡公所,获得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8月19日,总部获悉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兼天水专员高增基的军队、家眷由天水向四川逃窜,游击队追到略阳县任家台子,敌人吓破了胆,不敢还击。游击队缴获十几个骡马驮子,大量枪枝弹药和银元、烟土,解决了游击队枪弹和粮炯的困难。
8月27日,敌方又以刘团副、李达观等人为代表,在大南峪赵家眨与游击队代表张瑞鲁进行了第二次谈判。敌方提出改编游击队、给一个团的番号、供给军晌和调换军官等条件。游击队提出在游击区废除保甲制、建立民主政权、不向国民党缴粮款等条件。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谈判再次破裂。
8月29日,敌方调集了3个整团约3000名兵力,分三路包围了对对山。游击队兵分三部迎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凌晨4点多,敌人向对对山猛烈炮击l小时后,兵分数路向山上发起进攻。游击队将士个个顽强勇敢,将生死置之度外,先后打退敌人的10余次冲锋,使敌伤亡100余人。但因敌众我寡,到下午l时,敌人乘机攻破前沿阵地,2名游击队员牺牲,10人被俘。黄世武、张瑞鲁等人突围后,转人地下,11月在西和找到了中共康县县委领导同志。12月9日康县解放,黄世武随县委成员返回康县,后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世武领导的陕、甘、川游击队总部,事迹被载入《康县志》和《康县党史资料》中,2003年陇南地委党史办录制的电视专题片《青山作证》中,还做了详尽的介绍。

顽石(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