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火烧是一种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汉族小吃,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后发展为南北两派。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圆形,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发源地,而处于这一河北餐饮中心的驴肉火烧经过勤劳的保定人民多少代人不断地发展和推广,已经称为了名副其实的除了“铁球、面酱、春不老”之外的保定第四宝。目前全国各地常见的驴肉火烧店就是河间驴肉火烧店。河间驴肉火烧里边多以碎肉、驴杂居多,火烧是长方形,驴汤为清汤。在徐水县以及保定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河北沧州也有类似名称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据《史书记载》驴肉火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保定漕河,现在遍布燕赵大地。
漕河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红润,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据医书载:驴肉补血、补气、补虚,阿胶滋阴补血、补肺润燥。可见驴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保健功能。近代医学研究,驴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钙、磷、铁含量也较高。漕河驴肉火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驴肉火烧
有俗语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战争需要马,马成了战略物资,不适合再做“马肉火烧”,于是就出现了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的替代品——驴肉火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