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 。东汉时期官员、学者。因曾任太丘县长,故又称“陈太丘”。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想必是家喻户晓吧,但是你知道这成语的来源就是陈寔么?我还是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由于陈寔的的贡献,在永城太丘建了一座陈寔像,陈寔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正面“一代廉吏陈寔”6个大字由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书写,背面陈寔简介由永城市正县长级领导干部祝瑛璞书写。太丘镇镇长孙利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为陈寔塑像的原因,孙利说:“太丘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春秋战国时候就是一个敬丘侯国,在东汉时候是一个县,陈寔当时在这个地 方任县令。因为啥塑这个像呢?陈寔一是廉洁,二是勤政,三是爱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