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及周边地区历史和地理

家乡区县: 湖北省武穴市

      武穴市及周边地区历史和地理 武穴市前身为广济县,广济县前身为永宁县。 今武穴市境历史上曾先后以国隶属有英、六、弦、匡、潜、舒、吴、越、楚、衡山、淮南等国; 以州隶属有荆州、扬州、江州、豫州、郢州、北江州、西江州、南豫州、雍州、司州、义州、光州、高州、罗州、蕲州、黄州等; 以郡隶属有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武昌郡、江夏郡、弋阳郡、西阳郡、寻阳郡、蕲春郡、齐昌郡、建昌郡、永安郡、义城郡、 南新蔡郡、新蔡郡等;以县隶属有蕲春县、寻阳县、九江县、蕲阳县、柴桑县、齐昌县、苞(褒)信县、安宁县、新蔡县、永宁县、广济县等。 据考古学家在武穴境内大金镇尺山遗址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的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类活动。 《史记夏本纪》载,禹“封皋陶之后于 英六”,荆州东境的大别山麓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即英山、六即六安一带),扬州西境之九江是为舒国、潜国辖地,故今武穴市境先后当属英、 六和舒、潜等国地。 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11月,司马炎调集20万大军伐吴,建威将军王戎率战船自鄂(今鄂州市)东下,突破黄石西塞、 寻阳县田家镇半壁山长江要塞,直抵南京,次年三月,东吴亡,西晋统一中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杜预招降吴南方诸郡, 三月,晋灭吴,江夏郡由武昌(今鄂州)迁治安陆(今云梦县),并改吴江夏郡复为武昌郡,同时废蕲春郡并入武昌郡。

       今武穴市西北境属晋朝荆州武昌郡蕲春县,东南境属荆州武昌郡寻阳县。第二年(281年),寻阳县(含今武穴市东南部及黄梅县和九江市、 九江县瑞昌市等地)又划属扬州庐江郡。同年,西陵县(今新洲、黄陂、麻城、红安境)、邾县(治所移治今黄州西北禹王城)、 蕲春县由荆州武昌郡改属豫州弋阳郡。 今武穴西北境则属晋豫州弋阳郡蕲春县,东南境复归晋扬州庐江郡寻阳县。 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太尉刘裕代晋称帝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刘宋,江夏郡移治于夏口(今武汉市武昌),辖境相当于今武汉市以西、蒲圻以东、长江南北两岸及澴水下游地区。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分豫州淮河以南地置南豫州,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江浦和安徽和县、来安、定远以西,河南光山、新县、湖北黄陂武湖水以东的江北至淮南地区。 后南豫州治所移至邾城(今黄冈市西北禹王城,梁侯景之乱后南豫州又移至宛陵,即今安徽江南宣城)。 刘宋初,其江州寻阳郡仍晋末旧制,领柴桑、松滋(安徽霍丘县民侨立今彭泽县江北境,即今宿松县,一部分侨立于高成县,即松滋县,后改今湖北松滋市)、宏农、安丰四县。其江州南新蔡郡领蕲阳县、永兴县(以西晋郭默所筑城改置永兴县,含今武穴市余川镇及郑公塔一带)、新蔡县(南豫州新蔡郡民侨立,地称蔡山,东晋支遁和尚在此所植梅花至今有1600余年,含今武穴市西南一带)、阳唐左县(今浠水县境)。 北魏泰常七年(422年),明元帝太宗拓跋嗣之子拓跋崇封建宁王国,称建宁王。 建宁郡隶属沙州,领建宁县。沙洲治所在今麻城市北九十里白沙关,建宁故城在麻城市西南。 公元479年,齐高帝萧道成代宋称帝,史称南齐。齐西阳郡治由西阳(巴河西岸)移治西陵县,辖西陵,西阳、孝宁、义安、蕲阳、蕲水左,希水左、建宁、阳城、安东、期思等十一县,属郢州。 建元二年(480年),南齐以齐为尚,于蕲阳县置齐昌郡,析蕲阳县置齐昌县,郡县治所齐昌(今蕲春县漕河);在今黄冈和罗田境置齐安郡,驻南安(今黄州),辖齐安,南安、始安、义城、义昌、义安六县,由郢州改属司州。在今黄陂、红安间置安蛮左郡,驻木兰(今红安西南黄陂县境),并由故豫州改属郢州。同年,析宋孝宁县(今浠水县)置光城左郡,辖轪县、茹由县、乐安县,属郢州(486年改属西豫州,三县均在今浠水县境西南)。 同年,又将蕲阳县境东部(土断)于曲陵之(今安陆)永兴流人置于郭默城,析置永兴县(今黄梅县大部及武穴市郑公塔、童司牌、龙坪一带),苞信县(今武穴市莲花塘及黄梅县大河镇以北至蕲北、罗田一带)。

     今武穴市西南部属萧齐郢州齐昌郡齐昌县,东北部属萧齐郢州齐昌郡苞信县、永兴县。 早在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之西陵置江夏县,属安陆郡。雍州刺史朱修之免曲陵军户立永兴、安宁二县,设立建昌郡,又立永宁县为昌国郡,寄治襄阳,属雍州。大明二年(458年),省昌国郡入建昌郡。泰始二年(466年),以曲陵地(今安陆)土断为建昌郡实土而省永宁县。刘宋末,雍州曲陵之永兴县、永宁县及义阳郡义阳县流民徙居蕲阳县。其时义阳县流民徙居今双城驿一带,故该地仍流传先有义阳县,后有广济县之说。刘宋末曲陵县(含永兴、永宁)、义阳县(今河南信阳桐柏县)、黾县、平阳县(原名平春县,地在应山境)均属雍州义阳郡。建昌郡领永兴县、安宁县。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 今武穴市境(永兴县部分及苞信县部分)由郢州齐昌郡改属西豫州齐昌郡。今武穴市境东北部属萧齐西豫州齐昌郡永兴县、苞信县,西南部属萧齐西豫州齐昌郡齐昌县。齐江州寻阳郡仍辖有江北柴桑地(今黄梅东境)。 公元502年,梁武帝代齐称帝,史称南梁。武穴市境属梁北江州齐昌郡。时梁武帝信佛,在与北齐征战途中到罗汉寺(今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岺村横山头)求神拜佛,保佑其江山。 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在今安徽宿松境设高塘郡,在大别山南麓析蕲水县置罗田县,在大别山北麓光山县境置光州。梁永安郡仍领蕲阳、蕲水、浠水三县。 侯景之乱后(北朝东魏将领侯景拥兵专制河南,后投靠西魏,旋又附南梁,受封河南王,548年被东魏击败;旋勾结萧正德,起兵叛梁,在台城困死梁武帝;随即立萧纲,不久又杀萧纲,并自立为帝,改梁国号为汉;生性残忍,军纪败坏,被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后被诱杀,侯景之乱平),长江以北地含今武穴市境曾一段时期被北齐占领。

      简单的说了一些,望大家喜欢。

maodou(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