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马山文字摩崖天马山位于县城北10公里,海拔293.5米,其山虽不高,然形势险峻,顶峰巨石如马头高昂,故取名马头崖,后改名天马山。山上原有真武庙,据说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曾在此养病。山峰巨石上现存五幅题刻,皆出自明代将领之手。其一,“天马山”,落款“定远戚继光题范职张爵刻”。其二,“山河一览”,上款“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上浣之吉”,下款“分守副总兵睢阳黄孝感书”。其三,“天马行空”,上款“万历十四年冬十月”,下款“聊城傅光宅书。”其四,“海天在目”,上款“万历十四年冬十月”,下款“关中张臣书,上谷解一清刻”。其五,“带砺山河”,落款“万历辛卯岁游击将军云中孙仁提兵入关共副总兵官山西林桐口口暇兴登临天马山眺览胜景慢(漫)评古今题此”。
二、“香山纪寿”文字摩崖“香山纪原地”石刻在双岭乡(现属大新寨镇)?梁家湾村东北2公里山谷中一巨石上,石长7.1米,宽3.2米,高2米,北依香山南临河水,卧于沙滩上,其西南平整垂直,上镌“香山纪寿”四字,每字长宽30至40厘米。其左有各20厘米见方字11行,刻“台头守张爵镌,万历庚辰十月朔日,少保戚公初度之辰。为东征至台头,闽中郭造卿称觞,因游击李逢时当此而品。山川可与少保争奇,少保当与山川敌寿也”。巨石东侧有两字已难辨清,《抚宁县志》记载有“隐几”二字,疑为此。“香山纪寿”明确记载了戚继光的生辰在十朔日,即阴历十月初一。万历庚辰为公元1580年,戚继光生于1528年,纪寿时年52岁。
三、孤石城孤石城,实为堡垒,在马家峪西4公里的一座低矮山头上,山头上巨石矗立,南北长18米,东西宽12米,高15米。巨石平面呈马蹄形,蹄口面南,经石砌,已封为平面一壁。巨石缘东侧石坎可攀登至半腰,几经弯转过马口可攀上石顶。石顶上两石东西对峙,西面石壁上有题字:“天台天西马家峪庄首宋天成、李仲贤、宋德隆、庠生张风登等,石匠刘应春、刘应惕。——天启元年建修”。两石之间有深洞,?上盖板石。第八节山羊寨化石洞山羊寨化石洞位于抚宁县城东北偏南34公里处,坐落在下平山公社山羊寨村南小南山(海拔173.6米)以上。该洞属石灰岩溶洞,洞深5米有余。1981年6月,北京有关部门在本地进行野外考察时,首次发现洞内有种咱不完整的动物骨骼化石,?与黄土及石华掺杂在一起。198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进行挖掘工作,共挖掘52箱化石,重量达两千公斤,其中一块化石有五个紧密相联的古犀头骨。经修整分析鉴定,这些化石有双角犀、牛、鹿、熊、桑氏鬣狗、马蹄蛹、罗氏高山鼠、家鼠等哺乳动物29种和鸟类一种,其中双角犀、桑氏鬣狗等9种动物已绝灭。据分析考证,这些动物生活时代恪地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时期。根据这些化石多位混杂交错堆积,很可能是古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山羊寨化石洞大型动物化石的发现,对本地区,对整个华北、东北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分布与迁移和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特征、古人类的活动等科研课题的探索,提供了实物依据。该化石洞因地处山羊寨村,故取名山羊寨化石洞。?此化石洞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第九节馆藏文物县文物保管所所藏文物有:?石器:出土19件,其中有石磨盘1件,石斧13件,石镰4件,石球1件,均为新石器时期至汉代工具。陶器:出土商代陶钵2件,战国时陶壶3件,灰陶鼎2件,豆6件,三足罐3件,钵1件,汉代陶罐4个,大型陶釜一件,明代陶砚1件,另外有新石器时期至汉代陶片、陶网坠、纺轮、鬲足等物。铜器:出土汉、宋、明铜镜各一面,战铜奁1件,铜鼎1件,辽金铜釜1口,金代“提控所弹压印”一方,清代铜火盆1个。此外有战国至清代部分铜币。火铳,明代中后期长城兵器,嘉靖二十四年造,铜制,隆庆四年京运,发现于城子峪长城库废墟共3枝另有子铳26枚,在城子峪、九门口发现火铳弹丸3枚。火铳在我国以往只见于记载,未见实物。1985年1月,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征调1枝填补其空白。铁器:出土辽代铁锅2口,铧2个,铁炮1门,战国铁斧1件,镰1把,汉代锛1把,汉代铁铧残片2件,斧残片1件。另有原县委组织部长万顺同志在抗日战争中使用的1把钢刀。明代铁制竹节炮,发现于抚宁城内,长56厘米,直径12厘米。玉饰:汉代龙纺玉饰5件,蟾纹玉饰5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