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守卢浚游匡河乡观音山后,曾有诗云:“看尽罗田山外山,倦依流水宿松关,分明梦里神仙语,前路风光十八弯。观音山是一座“丁”字形山峰,孤峰峥嵘独傲。在茶花飘香,古木浓荫的观音山上,昔年依石岩建庙,修建有一座观音庵,观音山东南方向的石壁上,有一尊天然的观音佛像,因是观音背像,故称为“反背观音”。这一奇特景观与观音庵相互呼应,观音山因此得名。观音庵名扬省内外,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十多个县市的众多善男信女经常来此进香朝拜,四季游人香客不断。观音山地势还十分险要,明代山上即建有山寨,清咸丰七年(1857)重建石墙,高4米,周围6600余米。现在尚有多处石墙遗迹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称谓。
观音山终年云雾缭绕,好似仙境。婉转盘旋盘山公路直通云霄,好似银蛇起舞。此山好似苏东坡对庐山的评价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位于观音山不远的另一坐山峰上有一处烈士墓,上面刻有新四军冯连长墓几个大字。相传当年新四军与国民军交战如此地。大革命时期,中共罗田、英山边区委员会曾隐于寺内,秘密领导大别山农民运动,为创建红二十六军立下了功勋。
观音大殿相传始建于北宋年间,清同治七年(1868)还重新修建过。庙内依天然石痕刻有观音像三尊,旧时香火旺盛,今石像虽毁但正殿尚存,是全县仅存的古庙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大殿外面的坪地,那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庙堂赫然入目。老殿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文革时罗田县唯一幸存的古庙。今是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殿旁边在2004年由信徒捐赠投资近百万,修建了一座新的观音大殿,殿高7米,宽7米,长12米。内有千手观音像,八面观音像各一座,金钢,罗汉10余座。山上有住持、僧尼和居士近20人。新老殿堂仅一墙之隔,有门互通。殿内菩萨林立,正位供奉着千手观音。置身其中,香雾氤氲,梵音绕梁,庄重肃穆,俨然福地洞天,顷刻间一种脱红尘、入仙境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观音山寺入口,映入眼帘是一座耸入云霄的五层六角塔——观音塔(华严海会佛宝塔),红墙彩瓦,翘角飞檐,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塔下有一古冢,是姚大仙火化归葬处。1946年12月,38岁的观音寺住持姚声远,自行架设柴草,在此火化,凤凰涅槃,留下千古之谜,给悠悠古寺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续写了一段色彩隆重的旷世传奇,姚大仙高深的法力在鄂豫皖一带广为传颂。如今进山的香客必到塔前拜祭,许愿焚香,传说甚为灵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