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行图和谒拜图绳纹墓砖
出行图和谒拜图绳纹墓砖是赣州市博物馆庋藏的2件国家一级文物。
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展示厅
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展示厅
1981年在赣州市蟠龙镇武陵村的狮形岭发掘了一座较大的东汉时期砖室墓,出土了一批陶罐、铁剑、铜镜等文物,非常重要的是,这座墓墓砖上使用了画像砖,砖上模印有墓主人徨前活动的图案:一种是出行图绳砖,长30、宽22.5,厚7.7厘米,刻画的是墓主人骑在马上,仆人前呼后拥外出的场面;另一咱是谒拜图绳纹墓砖,长29.5、宽22、厚7.6厘米,刻画着墓主人端坐于案几后面,四周是持枪执戟的武士,有一人正向他跪拜谒见。根据此墓的形制、出土文物和画像砖综合判断,墓主人生前应是汉代的赣县行政长官。这一墓葬的发现,弥补了赣州市汉代历史文字记载的不足,该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在江南地区十分罕见,且线条、图案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七里窑褐釉柳斗纹乳钉罐
褐釉柳斗纹钉罐是赣州七里窑的独特产品,以鼓钉纹饰为其特色。赣州七里窑始建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
赣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褐釉柳斗纹乳钉罐,为国家一级文物,口径9.3,高10.2厘米,卷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口沿施酱褐釉不及底,器身压印柳斗纹,颈部饰白乳钉一周。这种产品在赣州七里窑大批出土,釉色和造型也多种多样,产品相当丰富,是七里窑的是要产品之一,宋元时期,除国内销售外,还远销到了日本和韩国一逞,1976年在韩国木浦市新安附近打捞出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上就成批地发现这种褐釉柳斗纹乳钉罐。
3、永乐铜钟
永乐大钟为赣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及文物。口径90厘米、高157厘米,中空,钟腔下部葵口,下部厚6.5厘米,上部厚2厘米,钟纽呈扁平弓形,立面上铸有卷云纹,钟肩铸有一圈18片并列的莲瓣纹,钟腔外中部数圈凸弦纹和四组方格纹。下框铸有阳文楷书“大明永乐四年丙戌春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大钟现存放于赣州文庙大成殿前。
文庙位于赣州市厚德路东段,唐时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符宫,一直为赣州著名的道教宫观,直到清乾隆元年才改为文庙。明朝是一个崇信方术的社会,刘渊然就是当时著名的道教术士。刘渊然(1352-1432),赣州人,自幼在祥符宫出家为道士,后道术高明,声名远播,洪武26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联其名而召见于皇宫,赐号高道,馆于朝天宫;1425年,明仁宗又赐号为长春真人,总领全国道教事务,宣德初,进号为大真人,得到了明初帝礼遇。赣州祥符宫是刘渊然修道受法地,明永乐初年赣县知县李显主持修葺祥符宫,刘渊然在南京知晓后特命铸造大铜钟一口表示庆贺。该铜钟铸造精美,工艺高超,声音洪亮悦耳,并不绝对纪年,为研究宗教历史、赣州地主史和明代铸钟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国内珍贵的永乐铜钟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