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莘莘学子成才之道——罗田一中

家乡区县: 湖北省罗田县

还记得那书声琅琅,朝气蓬勃的读书画面吗?那时候的付出成就了现在的美好大学时光。

罗田县第一中学位于罗田县城——凤山镇内,背靠凤山,面朝义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罗田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明朝医圣万密斋,京剧创始人余三胜,方志学家王葆心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罗田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39年(民国28年)秋。县长黄增焯兼任校长,县督学胡君仁主持校务,招收录取学生150名。校址在北丰河燕窝垸童氏祠。1943年(民国32年)秋。在河铺双凤坳建立第一分部,江红晖为分部主任,招收学生124人。1944年(民国33年)春,学校附设一年制简易师范科,招收学生50人,次年,春秋两季各招三年制简易师范班一班。1945年(民国34年)秋,在石桥铺建立第二分部,江红晖任分部主任,招收一上、二上学生178人。1946年(民国35年)秋第一分部改为县立初级职业中学,由县直接领导。1947年(民国36年)春,本部从北丰燕窝垸迁至县城义川书院(今实验小学)。至1948年(民国37年)秋,本部有10个班学生589人。教职工30人。学校从创立到全国解放,十年中招收学生1650人。毕业学生978人。1949年全国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

优美的地域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技术,科学的管理体制,鲜明的教育特色,上乘的教学质量,为莘莘学子开辟了广阔的成才之道。几十年来,贯彻 “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倡导“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启迪疏导、教书育人”的教风、“好学多思、动脑动手”的学风,逐步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办学文化,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才。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走出罗田,走进大学校门的优秀学子计两万多人,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企业名流、科技精英、政坛领袖,奋斗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天地网”总裁李志高、知名企业家蔡之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1984年,学校跻身湖北省重点学校,1999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2001年正式命名为“黄冈市示范学校”, 2002年荣获“湖北省教改名校”,2006年正式命名为“湖北省示范中学”。学校多次荣获黄冈市重点高中教学工作最高奖“创新奖”、黄冈市高考“特别优秀奖”。学校是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科研联合体等多个单位的科研实验点校,承担 “九.五”、“十.五”多个国家科研课题,均取得优异成果。

学校装备齐全,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6万余册,生均图书20余册。拥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网、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学校现有教职工226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0人,专任教师179人,工勤人员37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2人,本科以上学历177人,学历达标率99%;高级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的49.7%;专任教师45岁以下的147人,45—54岁的28人,55岁以上的4人。教师队伍整体上年轻,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美丽的校园教育着广大莘莘学子,助他们走上成才之道。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sunly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1555074.html
wiki词条主页:http://www.wm23.com/wiki/uc/88378.htm

zhangdan(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