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因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而为人们所熟知,而这,也是他一生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在山东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有着那么一座祠堂,与范仲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就是范公祠。
据史料记载:博山是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的娘家,也就是说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便冲破世俗的束缚,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的朱氏家中,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后人敬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建祠纪念。
范公祠建筑清新幽雅,肃穆巍然。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距今也已130多年。
2004年,长山镇范公祠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为了打造“范公故里”文化旅游品牌,为了弘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邹平县政府先后投资了500万元对范公祠进行恢复建设,目前,范公祠景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景区占地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根据乾隆19年的范公祠重修碑记,按照当时的格局进行的修复,包括四进院落,主体建筑有长廊、主殿、寝殿以及后花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