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与茶联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中国是泱泱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茶占有不可漠视的地位。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茶存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宁可一日无炊,不可一日无茶”。即便是在法国红酒和巴西咖啡日益受欢迎的今天,我仍然心仪于中国茶。无论是花茶、绿茶、红茶,还是声名雀起的普洱茶,都各有其韵味。作为女性,我比较偏爱绿茶,她除了具有较好的防癌美容之功效,还有独特的甘冽清香。我最享受的就是品味冲泡绿茶看她在透明玻璃杯中翩翩起舞的过程。当她躺在杯中默默等待的时候,如同一位无言的娇羞淑女,那一刻她是端庄的、静美的;当你倾入热气蒸腾的沸水时,她便舒展出一片片绿油油的翅膀,上下翻飞,如蝶而舞,又恰似一个奔放的舞女,在跌宕起伏中释放出一缕缕温馨和芬芳。沉醉在茶香中,如入琼瑶仙境。我曾写过一首名为《读》的小诗来描绘品味绿茶这一美妙时刻的真切感受:“点燃碳炉/火焰开始读/读沸了泉水/茗茶入杯/泉水开始读/读香了茶味/凝眸于你/心灵开始读/读醉了自己。”

说到茶便要说到由茶而衍生的茶文化。茶文化自古而今,流传于世,绵延不绝。与茶渊源深远的茶联便是我喜爱的茶文化中的一种。有的茶联言简意深,发人深省;有的茶联借物咏志,寓意抒怀;有的茶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有的茶联境界优美,使人沉醉……反复品味,兴味无穷,既是一种乐趣,又能从中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久负盛名的广州“陶陶居”茶楼的门联就是一幅“嵌名”楹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此联采用了整嵌、递嵌两种手法巧妙地将茶楼及名人的名字嵌在联中,且自然而然地将茶楼的特点彰显出来,是一幅文化含量颇高的楹联,值得反复品味。

南岳衡山半山腰中有个南天门茶馆悬挂着一幅这样的楹联:“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登祝融峰看看山携朵云来。”此联出自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之手。以上联之俗,衬下联之雅,雅俗并存,看似平淡朴实的口语,却不乏耐人咀嚼的夸张之辞,对到此饮茶小憩以继续登高的游客是一种精神的鼓励和支持,堪称一幅佳联。

福建泉州是地方剧高甲戏的故乡。曾以创作高甲戏《连升三级》而轰动京城的剧作家王冬青为泉州“小品茶室”编撰了一副十分别致的对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作者以小见大,谈古论今,大丈夫的英雄豪气跃然联中,令人禁不住击掌叫好!

民间茶铺林立,大街小巷,举目可见,有一些也颇具特色。有一年我回湖北老家,在路边的一家“九头鸟”茶店等车小坐,店老板端来了当地的特产:米茶。这米茶是用湖北的甲级晚稻米炒熟后,用上等毛尖茶同煮至刚好沸腾即可。当我喝下了一碗飘散着稻香和绿茶香气的米茶之后便再也忘不了店门上的那幅对联:“四方皆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碗各奔东西。”这副茶联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茶店老板的好客和爽快,也显示出荆楚大地豪爽洒脱的地域风情。
在浩如烟海的茶联中最有趣味,最耐人寻味的当数回文联了。回文联既可顺着读,又可倒着读,读来读去,意境迥然,趣味无穷。如有一副这样的回文联:“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倒读则为:“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反复品味,越品越有意境,越赏越有雅趣。叹为茶联中的绝佳之联。

天地之大,茶里乾坤更大!能与良朋品茶,滋五脏之阴,清六腑之热,共叙人生百味,乃是神仙之仙境;可和文友赏茶联,数俗语典故,探历史钩沉,同赞中华文化,亦为人生之极乐!

陈淑明(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