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万江,濒临东江的水乡之地,说到这里的特产,当地居民会告诉你是腐竹。腐竹到底始创于哪里,现在无法探究。但在东莞,它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之一,而且始创地在就万江。不要小看这薄薄的腐竹,它在当地人的嫁娶风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碗清甜润喉的腐竹糖水,是女孩出阁前的必食品,除了有“富足”之意,还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据说腐竹的加工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腐竹的历史要比豆腐迟一千年左右。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间豆腐作坊,豆浆煮沸后,忽然刮起大风,两人正在争吵,煮沸的豆浆无人理会,大风吹去面上的豆泡,露出一层薄皮。他们挑去面层皱皮,过了一会又起了一层,他们把豆浆皱皮晒干煮食,美味可口,从此就出现腐竹这种食品,干这工活的称为“挑皮”。最早生产腐竹的是万江区的永泰村,其后是新村。
建国后,制作工艺传入莞城区的细村、博厦和水蛇涌等一带。听几个老莞城讲,以前的东莞各地都有挑腐竹这种小作坊。小时候他们在莞城珊洲河游完水后,就可以到附近的粥面坊食腐竹糖水。那一带有很多个腐竹的制作坊,师傅用石磨磨黄豆,煮豆浆,继而把周围的空地做腐竹晾晒场兼卖腐竹糖水。腐竹嫩滑无比,糖水清甜润喉。但渐渐地,做“挑皮”的家庭式腐竹小作坊日益减少,珊洲河也变成了“臭水沟”,后来更被覆盖成了马路,那现做现卖的腐竹糖水,也就化成永恒的记忆。如今,除了万江新村还保留极少数家庭式腐竹作坊外,腐竹已由专门的厂家生产。
至今,逢年过节,莞人都喜欢吃腐竹,为取其谐音“富足”的好意头。上等的腐竹一经水浸泡后,就会变软易碎,所以本身没有味道的腐竹极易吸味。和烧肉、海鲜等一起烹煮,腐竹就会吸收了肉、海鲜、汁料的浓香。像腐竹焖烧肉、腐竹蒸麻虾等都是鲜味无穷的佳肴。莞人还喜欢用腐竹煲白粥,以增添绵滑、细腻的口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