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五叶——谈潮汕水彩画艺术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一个地区的艺术面貌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艺术史家泰勒曾将这一现象与自然界的物种生存状况进行比较:从不同高度来考察,阔叶林木一般生长在山下,山中间部分是针叶林与阔叶林相间地带,山的顶部则是阔叶林生长的地方。从不同地理位置来考察,赤道的物种和人种与北极、南极的物种和人种有着天壤之别。由此,泰勒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因地理位的的不同而异,即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
水彩画是一种外来画种,她的传播与移植同物种的传播与移植有相似之处,需要有适合其生长的人文地理环境。潮汕地区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文地理特色的地方,潮汕人以善于经商、从文而称著于世。潮汕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水彩画的发展。潮汕人的饮食清淡,这种生活习俗与传统水彩画透明、轻快的视觉品味有着异曲同工之美。早在上世纪80年代,潮汕地区开始成立“潮汕水彩画会”,本世纪初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民间水彩画学术团体:“潮汕水彩画院”。目前,潮籍水彩画家不论是札根潮汕地区,或是耕耘于潮汕地区之外的其他城市,都是一族具有影响力的人群。他们继承水彩画优良传统,打破地域文化界限,不受区域文化篱笆的限制,表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出一现了“一花五叶”的局面。特别是根植于潮汕地区的画家,他们在求学期间大多受过我国水彩画大师王肇民老师的影响,但当他们学成归来,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潮汕大地的时候,他们的画风就同这片土地紧紧地贴在一起。在王肇民老师的影响下,广东水彩画坛一度出现“王肇民”现象。在艺术风格与水彩画表现力方面出现重大突破的同时,出现一些风格雷同的状况。相比之下,潮汕地区水彩画艺术没有出现这一现象,潮汕画家没有由于受大师的影响而造成画风的“一边倒”。水彩艺术之花在潮汕这片土地上,开出来的不是单一的品种,而是千姿百态,面貌各异。虽然潮汕地区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边陲,但在潮汕水彩画坛中,很少见到画风类同的画家。一班可以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画友,所展示出来的画风却是各不相同。在一般人眼里,潮汕地理位置较为封闭,潮汕方言的难听难懂更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封闭色彩。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画家,要打破地域界限确实不容易。潮汕的水彩画家们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刷新画面新感觉,出现了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化局面。这证明了潮汕的水土有优异的吸收外来文化的功能。
潮汕是一个边陲之地,加上清朝时期的“海禁”政策,使潮汕成为一个典型的封闭的地区。鸦片战争后,为了生存,潮汕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寻求发展,逐渐使潮汕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三分之一是潮汕人。中外文化在潮汕融汇聚合,经过历代潮汕人民的创造,探索和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潮汕文化。在“海洋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大气氛中,潮汕水彩画家具有一种兼收并蓄的大“大杂绘”架接能力,使潮汕水彩画产生一种“杂交优势”。潮汕地区不但较好地移植了传统英国水彩画,还将水彩画与中国画、油画等其它画种相架接。一些潮汕水彩画家将油画和国画的技法运用到水彩画中去。这部分画家以一种全新视觉语言对水彩进行了诠释。或运用油画技法去挑战水彩画的薄弱环节,或用最简单的色彩去颠覆传统水彩画观念,或者用中国画的乡土笔墨情调来画水彩画,用中国文人的意境来画水彩画。对其它画种长处的吸收,大大丰富了潮汕水彩画的表现力。
上世纪80年代,汕头成为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进一步促进了潮汕地区与外届的文化交融。客观上为水彩画在潮汕地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不断撞击着潮汕水彩画家的思想。使部分潮汕水彩画家的创作观念总是站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前沿。他们从“乡土”感觉出发,充满了不着边际的“奇思异想”,思想极为活跃,画面视觉极具新鲜感。采用偶然性的、非理性的“涂鸦制作”,画面的形式与技法极为自由,不拘泥于正统笔墨技法,大胆积极进行材料尝试。获得了“出其不意”的画面效果,为水彩艺术增添了新的视觉感受。他们将乡土的灵魂赋于最现代的视觉形式。
潮汕大地由韩江、榕江、练江汇入大海而构成,具有优越的吸收外来文化的地理位置。近代潮汕人漂洋过海,外出谋生,同时将许多外来的文化带回潮汕,使移植外来文化成为潮汕的传统。潮汕有一种希珍水果叫“林檎”,这是一种外来的水果,这种水果只能在潮汕地区的澄海樟林种植,在潮汕之外的其它地方都不能成功种植。这使我们不禁联想到一种文化与土壤的依存关系;联想到潮汕的“侨乡”文化土壤与外来文化—水彩画艺术的某种依存关系。潮汕地区有良好的气候和水利条件,潮汕的传统农业有“耕田如绣花”的美谈。精于技艺的潮汕木雕、潮秀等传统工艺因精致而著称于世。这些都为潮汕水彩画家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目前,在潮汕水彩坛出现的“漆金水彩”反映出这一特色,画家将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漆金”工艺运用到水彩画去,使水彩画出现水中流金的视觉效果,不但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而且增添水彩画的本土特色。
自从潮汕地区的第一代水彩画家吴芳谷老师在潮汕传播水彩艺术之日至今,潮汕的水彩画已走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水彩画已成为潮汕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2004年第十届全国水彩画展在汕头举行,反映了国内美术届对潮汕地区水彩画群体的认可。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临汕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水彩画展时曾指出:广东是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汕头在这方面更是得天独厚。水彩画的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对汕头的水彩画艺术也作过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汕头作为一个地级市能有这么多的获奖提名作品很难得,而且可以看出,这些画家在水彩画创作的技巧上都作到了难能可贵的探索。他们分别把中国画、油画等创作手法引入水彩有很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汕头对中国水彩画事业的贡献。这些评价对潮汕水彩画家是一种鞭策。潮汕水彩画除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之外,在国内外艺术收藏界同样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潮汕画家创下了水彩画拍卖的最高金额。
潮汕是培养水彩画的土壤,韩江是滋润潮汕水彩画艺术的母亲河。潮汕的水彩艺术以“一花五叶”的姿态开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洵丽的色彩。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热爱这片土地,感恩这片土地对潮汕艺术的哺育!

陈淑明(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