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2月4日电 2014年,惠水县紧扣“主基调”、实施“主战略”、适应“新常态”,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县呈现了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显著改善、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好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3%,在贵州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跃升到第17位,挤进了全省前20强,在贵州省非经济强县中预排第10位、黔南州第3位,成功实现了“三级跳”。先后荣获了“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等荣誉称号。
过去的一年,惠水县围绕贵州省“六项行动计划”和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和大数据产业等发展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平台,以建设环贵阳“产业新区、宜居新区、文化新区、生态新区”为目标,重点开展工作。
抓项目、增投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加快实施“5个100工程”“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上,创新实施“10个10亿、4个100”培育工程计划,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78个,其中省、州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33个、完成投资62.2亿元。味莼园食品工业园建成投产,好花红广场A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王老吉、可口可乐、三一重工、中航永红、金田包装、卡布国际二期等11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6.38亿元。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扎实有序推进,全年完成交通投资46亿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双服务”大行动,实施入驻企业一条龙“代办制”,实行县领导、科局长以及干部职工集团式分产业、分类别定点包保和帮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0余个,在全省企业代办服务及要素保障综合测评中位居第一,在全省政府服务环境综合测评中位居第四。
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明确8个领域78项改革任务,全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解决了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的问题;结合乡镇行政区划改革,探索实施“镇园合一”“区办合一”发展新模式,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培育工程,在黔南州率先推行“先照后证”改革,有效激活了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主动与贵安新区、贵阳市花溪区对接开展跨行政区域合作,与广州从化市签订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为实现与贵阳及贵安新区同城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承接广州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完善“引智入惠”机制,加大与贵州大学、贵州财大、盛华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率先在黔南州开展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东山敬老院成功试运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水利设施实现了“建管养用一体化”转变,涟江大坝被列为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改革示范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