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

家乡区县: 重庆市垫江县

  垫江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距重庆主城九区120公里,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翼的重要接点,渝川东部的陆上交通枢纽,为渝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流通、物资集散地。

  垫江县东邻丰都县、忠县,南连涪陵区、长寿区,西靠四川大竹县、邻水县,北与梁平县接壤。截止2013年,垫江县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垫江县常住人口为70.45万人。

  垫江县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卫生城市、市级森林城市,素有“牡丹故里”、“千年古县”的美称。

  垫江,春秋时属巴国,秦时属巴郡,汉至晋为巴郡临江县地。南北朝时期,垫江建县于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垫江县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处)。唐初,析临江县地置清水县,后改名为桂溪县。宋时,省入垫江县。元代,省垫江入丰都县,置临江巡检司。元末复置,直至清代,先后隶重庆府忠州和忠州直隶州。民国时期,垫江先后隶东川道和第十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1950年垫江县属川东区行政公属大竹专区。1953年3月大竹专区撤消,改隶属涪陵专区。1968年,属四川省涪陵地区,1997年,中央设立重庆市直辖市,垫江县隶属重庆。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于东经107°13′~107°40′、北纬29°38′~30°31′之间。东邻丰都、忠县,南连涪陵、长寿,西倚四川省大竹县、邻水,北与梁平接壤。

  垫江县地层从新至老依次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中生界侏罗系上、中、下统及中生界三叠系上、中、下统。境内从北西至南东依次发育四个背斜和三个向斜,它们分别是:明月峡背斜、垫梁向斜、卧龙河背斜、高峰向斜、黄泥塘背斜、拔山寺向斜、苟家场背斜。

  垫江县地处华蓥山脉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东西部山岭耸峙,山间槽地交错;中部高滩河纵惯县境,溪河、小沟冲、平坝镶嵌其中。垫江县最高海拔1183米,最抵海拔320米,地势北高南低。县境地貌成因复杂,从结构和组合来看,以构造地貌为主,背斜轴翼为山,向斜轴翼大部为丘,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边缘局部中低山区,明月山、精华山的11处主峰地段,多悬崖绝壁,以中山为主,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切割深度400~600米,坡角大于30°,呈棱角状形态;西南局部及边缘低山区,峰顶山南北段、精华山南段、黄草山北段以及大梨山一带,以低山为主,山体顶脊平缓,山间多切割成“V”型谷,海拔在500~1000米,切割深入100~300米,坡角30~50°,呈锯齿状形态;中部丘陵河谷,高滩河、大沙河两岸地带,多丘陵,沿河流分布有串珠状河谷平坝和缓坡地带,地面起伏平缓,坡顶呈浑圆状或平顶状,地方多为缓倾斜平坝,海拔均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差30~100米,呈馒头状形态。

  垫江县地处低山丘陵,境内溪河纵横,沟渠密布。流域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1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条。按其所归,可分为高滩河、大沙河、龙溪河三个流域,均属长江水系。

  垫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早冷暖多变,夏热常有干旱发生,秋凉多连绵阴雨,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0摄氏度,无霜期289天。

  2013年,垫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2913万元,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206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8140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587567万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重为15.5:54.9:29.6。

 

刘亚(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