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柏在鹤庆调研

家乡区县: 云南省鹤庆县

李汉柏,男,白族,1950年(庚寅年)12月生,云南鹤庆人,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原中共云南省委原常委、省纪委书记,现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文名李汉柏
外文名Li Hanbai
国 籍中国
民 族白族
出生地云南鹤庆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
毕业院校中央党校
目录
1人物生平
1人物生平
编辑

1966年03月至1975年12月,云南省大理部队军马场兽医所卫生班长、育种技术员。
1975年12月至1977年03月,云南省下关水电二处三工段工人、班长。
1977年03月至1980年02月,云南工学院水电系水电建筑专业读书。
1980年02月至1983年11月,云南省鹤庆县发电厂、县水工队技术员。
1983年11月至1986年10月,云南省鹤庆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1986年10月至1988年06月,云南省大理州委副书记(其间:1987年2月至1987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
1993年05月至1996年03月,云南省大理州委书记(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中央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学习,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
1996年03月至1998年01月,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1998年01月至2006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1] 。
2006年11月至2007年01月,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副省长[2] 。
2007年01月至2011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辛维光同志任云南省委委员、常委和省纪委书记,免去李汉柏同志的云南省纪委书记职务[3]
中共十七大代表,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 。
现任昆明新机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本报讯(通讯员 杨宝贵 文/图) 6月5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汉柏在鹤庆县调研时强调,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云南桥头堡建设及“川藏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二次创业”步伐,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李汉柏先后深入鹤庆火车站建设施工现场、县人民医院、兴鹤路延伸线建设段、黄龙潭大桥建设施工现场及县公安局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中,李汉柏认真听取项目工程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仔细察看项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李汉柏充分肯定了鹤庆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县委、县政府积极总结推广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察看县城火车站建设时,李汉柏指出,大丽铁路建成通车,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及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昌都“川藏经济走廊”建设夯实了基础,鹤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县委、县政府务必要统一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好火车站及县城至火车站路的建设工作,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等附属工程,争取把火车站及县城至火车站路建成鹤庆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标志性工程,确保按时按质完工投入使用。
在鹤庆县人民医院,李汉柏察看了内科住院大楼建设情况,并走进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医技综合楼,进病房、进科室,与医务人员、住院病人及家属亲切交谈。李汉柏强调,医院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医院建设工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长期发展做好打算。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夯实软硬件基础,站在为病人着想的角度,人性化设置卫生间、病床、走廊等设施,尽量做到便民利民。
在兴鹤路延伸线及黄龙潭大桥建设施工现场,李汉柏强调,兴鹤路延伸线建设及黄龙潭大桥建设,是稳步推进鹤庆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项目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工期,抓质量,确保项目工程按期按质竣工投入使用。
在鹤庆县公安局,李汉柏察看了县公安局办公环境建设情况,对近年来鹤庆县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公安局办公环境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社会稳定及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
调研期间,李汉柏强调,“十二五”是鹤庆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牢牢抓住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重要战略机遇和“川藏经济走廊”建设机遇,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二次创业”步伐,着力改善民生,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推进鹤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鹤庆县党政领导陪同调研。

阿姞露娅(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